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58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紧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评价的实际需求,提出以乘客行为特征为基础要素的动态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智能体(agent)理论的枢纽乘客行为模型与枢纽环境抽象模型;并进一步结合评价目标,构建了基于动态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动态评价方法,为枢纽评价提供全新的思路与手段,对既有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方法加以补充完善.通过实例分析,对动态评价方法进行了实施验证.  相似文献   
22.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用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截至2023年底,全球有79个国家和地区的563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里程超过43 400.40 km,其中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分别占50.07%、10.69%和39.24%;中国(含港澳台)累计有66座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1 900.29 km,其中中国内地运营里程11 232.65 km。2022年,全球59个国家的183座城市地铁累计运送乘客586.52亿人次,平均负荷强度0.81万人次/(km·d),其中中国(含港澳台)地铁年客流量为212.51亿人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稳步发展,线网规模和客流规模继续居全球第一。统计国务院52号文件发布后的中国轨道交通的线网规模数据,预测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在中国内地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以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根据疫情前后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客流数据,预计中国内地客流量将在2024—2025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相似文献   
23.
城市轨道交通小编组高密度运行的合理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编组高密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运营组织灵活、节约建设费用和服务水平较高等优点.在实际运营中,由于受到一些制约条件的影响,这种运行形式还没有得到普遍采用.分析了小编组高密度运行的优点,探讨了其发展及适用条件,同时总结了制约其发展的现实因素;并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其技术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结合新技术的发展探讨其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
乘客集散仿真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运营中运用乘客集散微观仿真的理念。将传统方法和乘客集散仿真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中的应用条件和实施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集散仿真的重要意义。研究既有的典型乘客集散仿真系统的基本特征,比较系统在我国应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案例,对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乘客集散仿真系统MTR—PedSIM在西直门车站中的仿真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验证发现,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和运营方面,MTR.PedSIM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由于各种原因,某些地铁车站存在着客流过少、站间距过短等问题.分析了地铁列车越站不停车的主要优缺点,把乘客旅行时间的总体节省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提出了越站不停车的一般性原则;给出了站间距和车上车下乘客比例两个关键因素的表达式.以北京地铁南礼士路站为案例,实地调研客流等相关数据.计算分析后得出了南礼士路站高峰时段越站不停车有...  相似文献   
26.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服务水平评价需求,考虑乘客与枢纽环境的交互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仿真技术的枢纽运营效果评价方法.应用仿真工具对枢纽内乘客的行为进行模拟,得到相关参数的取值;采用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得到评价指标的取值,用以分析和评价轨道交通枢纽运营的效果.采用该评价方法对北京地铁宣武门站的评价结果为:地铁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最大换乘时间较长;4号线站台楼梯口和扶梯口的乘客平均拥挤程度最高;4号线站台区域的设施能力更容易趋于饱和并呈现乘客滞留倾向;4号线换乘2号线的乘客平均换乘时间对客流规模的适应性较强,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对列车接续的适应性较强.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7.
论述轨道交通运营客流数据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的重要作用,讨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客流数据的用途,主要包括票务清分、统计规律、调配运力、辅助预警等。结合客流分析过程中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备性,针对数据分析方法和标准等方面的不同缺陷进行研究,归纳出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自动售检票(AFC)系统、运营管理、分析方法和标准等方面。提出应对缺陷的措施包括统一数据平台和标准、提高AFC系统可靠性、改进运营管理手段、增加数据采集手段、改进数据分析方法和指标等。通过这项研究,以期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并提高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28.
2013年6月6日-7日,"《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13年会"在苏州新城花园酒店成功召开,来自全国的理事单位代表、通讯员、特邀嘉宾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2》作者代表等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年会上还举办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2》发布仪式。本次理事会年会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指导,《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和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6日上午的大会由韩宝明社长主持。开幕式上,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周明保董事长首先致欢迎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包叙定会长发表讲话,高度评价《都市快轨  相似文献   
29.
2018年5月27-29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论坛—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暨《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18年会在武汉召开,同期召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扩大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武汉地铁集团共同主办,并得到了华为、比亚迪、武汉智慧地铁、神州高铁、铁四院、卡斯柯、烽火通信、东方通信、中车时代电气、上海电气泰雷兹、上海宝信等单位的协办支持.  相似文献   
30.
基于多智能体的交通枢纽微观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多智能体和传统的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为例,提出交通枢纽内部的客流及设施协调性微观仿真模型。提出基于流线范围的枢纽环境表示方法,探讨枢纽系统仿真中智能体的个体行为模型、运动规则、碰撞检测,以及相互通信与合作等问题,最后给出实验结果和结论。由该模型提供的实验方法,可以研究交通枢纽内部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和旅客复杂行为对交通枢纽设施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