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58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汽车上采用的控制器越来越多,控制器间协同工作对车载网关非常重要,这对网关信号转发的实时性及完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某车载网关出现的丢帧故障进行分析,优化网关缓存区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32.
从枢纽设施的组成、分类方面,将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空间理论引入铁路客运枢纽的平面布置设计,提出按照枢纽流线组织,将设施分为高级中心、次级中心、低级中心,并结合了服务区进行布局的方法。以北京南站为例,验证了中心地空间理论在客运枢纽设施布置设计方面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铁路路基病害无损检测车载探地雷达系统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铁路路基病害进行快速、无损、连续检测的需求,根据探地雷达探测原理,研制铁路路基病害无损检测车载探地雷达系统。该系统由轨道车、收发一体天线、采集仪、电池和测量轮组成。轨道车速为40km.h-1时,可沿铁路走向实现间隔0.17 m的连续采样测量。车速越慢,横向测量间隔越小,探测分辨率越高。选用500 MHz天线进行探测时,深度方向探测分辨率可达0.1 m。利用研制的雷达系统沿铁路走向在轨枕正上方和路肩区的现场检测结果表明:来自钢轨的连续反射信号和轨枕的多次反射信号,压制路基基床的有效反射信号,使探测剖面信噪比大大降低,但经预测反褶积和带通滤波去噪处理后,剖面信噪比明显提高。对胶济铁路病害区的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路基病害分布和空间形态具有良好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34.
韩宇  陈峰 《铁道建筑》2003,(2):52-54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在既有线上不中断行车的情况下,采取线路加固措施进行轨道衡施工的方法、步骤和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5.
陈小峰  王兴平  郭春  韩宇 《隧道建设》2020,40(5):702-710
特长公路隧道的通风平导采用混凝土中隔墙会导致施工进度缓慢且通风阻力增大,针对这一弊端,提出钢波纹板代替混凝土的新型中隔墙技术。通过数值模拟,从通风性能、力学性能、耐火性能等方面对新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对其耐久性、密封性等其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采用新型中隔墙会因风道断面面积增大而导致断面风速略有降低(约4%),但不影响通风效果; 2)平导拱顶沉降增至3. 783 mm,且固定柱轴力为124. 576 kN,未影响结构安全; 3)主洞发生火灾时平导内烟流未出现回流,且最高温度(168 ℃)未超过钢板正常使用范围; 4) 钢波纹板的耐久性、密封性等均满足要求; 5)新型中隔墙技术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也满足特长公路隧道的通风防灾要求。  相似文献   
36.
PL19—3平台液压系统为整个钻井模块的动力源,驱动各部分执行元件进行油田生产工作,因此若保证各执行元件在动力源的驱动下正常运行,其维护工作势在必行。PL19—3平台平移部分液压系统的改造,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7.
数字地形的构建是实现可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构建难度大、耗时长等问题,提出基于谷歌地球(Google Earth,GE)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获取方法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二维图纸精细化数字地形数据获取方法。通过不规则三角网(TIN)建模原理与GIS可视化技术,实现了数字高程模型快速构建方法;结合Arc GIS与91卫图软件,根据研究区域重要性,建立了不同精度的数字地形;并以松花江干流汤原区段堤防工程为例,构建了研究区域的数字地形,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8.
虚拟编组技术的发展为改进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组织提供可能,有望缓解传统模式中慢车旅行时间增加、线路通过能力损失等问题.分析虚拟编组技术下列车运行的典型作业过程,给出虚拟编组条件下车站间隔时间的计算公式.提出虚拟编组技术下无越行和有越行两种快慢车的运行组织策略,对比不同组织模式下列车的开行效果,并进行案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9.
针对12000 m3 LNG加注船液货舱漏热问题,对液货舱罐体、下部固定端鞍座、下部滑动端鞍座、上部支撑、纵向支撑、止浮装置和气室进行热分析,计算得到单舱漏热量、液货蒸发量,各漏热环节中,罐体漏热占78.4%,其次为通过下部鞍座支撑漏热,为15.7%,两者的漏热量之和占比94.1%,其他部件的漏热量占比均较小,计算不同...  相似文献   
40.
韩宇  杨静  李萌  周毅  郑坤  范旭 《船海工程》2022,(2):73-76
结合LNG转运场所用快速连接装置的技术进展,相关的标准规范要求、分析手动和液压两种快速连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关键密封技术,认为我国LNG输送系统快速连接装置仍有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影响全面国产化,对这些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