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58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地铁站内乘客上下车的效率影响着地铁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其中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通过实地调查测量,搜集整理数据,运用方差分析的数学方法对地铁乘客上下车效率因素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认为当前的地铁硬件设施水平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人们普遍的上、下车要求,影响乘客上下车效率的主要是人为因素,乘客群体层次差异对整体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装备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的列车从CTCS-2级线路向CTCS-3级线路运行时需进行CTCS-2/3等级转换,在转换过程中车地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时的列控数据交互,需经过物理层、链路层、传输层、安全层和应用层等,任何一步失败,都会导致列车无法转换到CTCS-3等级运行。从CTCS-2/3级等级转换失败案例中选取车载未发送SABME帧、车载发送多条SABME帧、RBC收到多条M155消息包等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分别从车载、网络和地面3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可为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3.
研究目的:本文利用无缝道岔稳定性公式和有限元方法对高原大日温差某车站无缝道岔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在年温差70℃左右、日温差40℃左右局部温度骤变的高原环境下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可能性,并对该车站及两端区间轨道进行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采用胶冻结接头的方式消灭道岔和缓冲区有缝钢轨接头,在西藏地区第一次铺设桥上无缝道岔,一站两区间实现了跨区间无缝线路。通过一年时间在线监测和安全运营,积累了大量高原大日温差跨区间无缝线路可靠数据和运营经验。研究结论:(1)验证了在年温差70℃左右、日温差40℃左右局部温度骤变的高原环境下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是可行的;(2)胶冻结接头作为跨区间无缝线路钢轨连接方式是可行的,可为既有非无缝线路无缝化提供又一个技术方向;(3)在大日差局部温度骤变的高原环境下,跨区间无缝线路养护关键是无缝道岔,一定要注意道岔的轨道几何形位状态和尖轨、心轨的位移,出现不良状态时及时加强养护。  相似文献   
74.
丰台站借鉴站台下方设置业务用走行通道的做法,在建设阶段创新性地设置了客站中空站台作业平台。介绍丰台站运营提前介入建设的做法,并根据智能客站建设思路及相关要求,提出充分利用站台内部使用空间、优化站房管线布设、提升维修保养条件、美化生产作业环境、减少地面障碍物等具体的中空站台作业平台实施方案。铁路客站中空站台作业平台具有节省空间、安全、舒适、防冻、美观等多重优点,较好地实现了旅客列车上水、吸污、检修作业和设备管道空间的功能整合。总结实施效果,提出应注重前期策划、突破关键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继续完善中空站台作业平台这一创新作业组织模式,为我国铁路客站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铁路工程建设是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多,建设周期长。BIM由于其技术优势在铁路施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保障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目前由于缺乏既有车站标准化BIM建模方法来规范全生命周期建设,导致设计阶段所创建的BIM施工图模型精度尚无法完全满足施工需求。为此,针对既有铁路车站施工问题,提出一种BIM技术标准化建模方法。首先,全面分析既有铁路车站的站房工程、运输生产设施设备等核心建设要素内容,从安全性、作业交叉、施工工期、施工空间4个方面剖析既有铁路车站的施工特征;其次,提出既有线铁路车站BIM技术应用规范化设计流程,重点阐述设施设备的建模、多源数据放样坐标校准、校准模型与工程量核算、碰撞检测与处理以及方案模拟过程中BIM技术的标准化应用;最后,以淄博站站改工程为例,从客运设施改造工程、站房工程、接口工程3个主要方面论述BIM技术标准化应用的过程和结果。实践应用表明,BIM标准化应用技术有效提升施工效率15%以上,在既有站站改施工过程中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6.
磁浮轨道交通技术能够摆脱轮轨关系的束缚,近年来进展显著,为高速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的应用提供可能。通过提炼时速600 km以上超高速磁悬浮的技术特征,探讨其市场、成本、投资等经济特性,研究分析超高速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在实际投入运营时,亟待解决的安全风险、选线及试验线建设困难、客流需求不足、运输能力有限、经济性不佳等方面难点,并对下一步超高速磁浮系统的发展提出小型化、特殊应用、借鉴航空、扩大研究范围等建议。分析认为技术理论问题虽逐步突破,但需要理性对待超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建设,判断其短期投入商业化运营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