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28篇
  2023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以120 km/h速度等级8轴货运电力机车为研究对象,在大秦线测试了其牵引2万t重载组合列车时的车钩纵向载荷、牵引装置纵向载荷、主要承载件动应力的时间历程,根据雨流计数法获得了相应的载荷谱(应力谱),可用于类似结构大功率机车车体、车钩及牵引装置的结构可靠性设计,并可用于作为相关部件的可靠性试验评定。  相似文献   
22.
轮对内侧距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分析国内外轮对内侧距方面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车轮踏面形状、轨距和钢轨轨头形状的情况下,进行单纯改变车辆轮对内侧距的滚动台试验研究,分析等效锥度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保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相同的情况下,增加轮对内侧距有利于改善轮轨关系和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②在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单纯改变轮对内侧距,必然会导致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对于我国目前采用的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而言,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将导致轮轨接触等效锥度的增加,从而降低车辆的运动稳定性临界速度。③轮对内侧距的选取与车轮踏面形状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改变轮对内侧距以后,必须根据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变化重新对其进行综合优化,确定合适的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相似文献   
23.
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驱动系统选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重载机车驱动系统的传统结构及3种新型结构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3种新型结构的轴承寿命,齿轮啮合状态,端齿联轴节的刚度、强度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为我国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驱动系统选型及计算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根据线路运行试验和仿真计算的结果,分析钩缓系统对重载列车纵向力和横向力的影响,提出120km.h-1速度级重载货运内燃机车钩缓系统的基本要求,并提出相应的钩缓系统方案。通过仿真分析,研究该方案的车钩强度、缓冲器容量与机车联挂速度的关系;并通过受力分析,系统研究钩缓系统对中控制功能的原理。综合分析表明:所提出的钩缓系统方案能够满足120 km.h-1速度等级重载货运内燃机车车钩强度及连接可靠性、列车运行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5.
客运专线列车轮对内侧距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轮对内侧距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和轮轨关系影响方面的部分试验研究结果,重点以我国既有线固定辙叉道岔为例,从是否计入测量位置对轮缘厚度的影响,分析不同轮对内侧距通过道岔有害空间的问题,并就轮对内侧距变化后对机车车辆运动稳定性的影响开展滚动台试验研究,对轮对内侧距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为我国客运专线列车轮对内侧距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27.
列车主动减振器DSP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车辆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了比较成熟的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G)对列车横向主动减振器进行控制,并利用DSP技术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给出了控制器的原理图和部分硬件电路。使用MATLAB对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列车上安装半主动横向减振器能有效改善车体的横向振动性能。  相似文献   
28.
黄成荣 《时代汽车》2023,(20):165-167
主要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零件加工质量缺陷检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传统的零件检测方法存在检测精度不高、人工干预较多等问题,而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零件加工质量缺陷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文章以曲轴生产过程中两侧孔内部铁屑残留的检测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YOLOv5深度学习框架的自动化视觉检测系统方案。该系统使用PLC触发软件控制相机拍摄两侧孔内部图像,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识别孔内是否存在铁屑残留,并将结果展示并保存在界面上,最终反馈给PLC合格与不合格信号。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检测任务,并且能够进行追溯和分析。文章还对比了传统目视检查方案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硬件工装设计和优化建议。总体来说,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具有高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和可靠性等优势,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该研究为零件目标检测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为其他工业自动化、智能安防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9.
在分析重载机车102型钩缓装置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明确其受拉状态下最大自由转角大于受压状态的特点;通过唐包线重载列车实车试验数据,评价102型钩缓装置在双机重联牵引运用环境下区间运行和侧向通过12号道岔工况下的重载适应性,分析车钩最大自由转角和机车二系悬挂横向刚度对重载机车安全性的影响;采用加权离散方法,建立可模拟车钩钩肩止挡和缓冲器偏压特性的102型钩缓装置动力学子模型,基于此搭建机车位于双机重联位和中部从控位的列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验证,仿真分析102型钩缓装置在组合编组运用环境下的重载适应性。结果表明:102型钩缓装置能够适应双机重联牵引单元万吨列车的安全运用要求,在侧向通过道岔时具有较好的线路曲线方向跟随性;机车二系悬挂刚度、车钩最大受压自由转角对机车运行安全性具有明显影响;在满足现场车钩连挂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车钩最大受压自由转角,102型钩缓装置能够适应双机组合牵引2万t列车的安全运用要求。  相似文献   
30.
简要梳理我国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动力学综合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方法;分析列车管减压量、缓解速度、线路坡度、电制力、列车编组方式、Locotrol同步作用时间等因素对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中部从控机车及其钩缓装置受压稳定性、电制侧向过岔安全性等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重载组合列车安全技术提升策略,以提高我国重载列车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