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74篇
综合类   49篇
水路运输   55篇
铁路运输   48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31.
为了解决窄体车辆过弯易侧翻的问题,研究一种采用转向和侧倾并联机构的窄体侧倾车辆,通过控制车辆在转弯时主动向弯道内侧倾斜的程度,提高车辆弯道行驶时的安全性;针对车辆在转向和侧倾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响应不同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同步控制策略。首先,对采用转向和侧倾并联机构的窄体侧倾车辆进行结构原理分析,并建立转向轮模型和车辆3自由度模型。然后,对侧倾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在线辨识,通过模糊控制得到因悬架阻尼力作用引起的侧倾响应时滞量,并对转向动作进行相应延时,从而实现转向与侧倾的同步控制;同时,分别确立期望的前轮转向角和整车侧倾角,通过PID控制使实际转向角和侧倾角跟踪期望值。最后,分别基于MATLAB/Simulink和试制的窄体侧倾样车进行仿真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窄体侧倾车辆的悬架阻尼力导致侧倾动作的响应时间明显大于转向动作的响应时间,从而导致车辆的转向和侧倾不能实现同步控制;单移线和S弯转向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改善转向和侧倾的响应不同步现象,从而将窄体侧倾车辆在转弯时的侧向加速度和侧倾作动器的峰值扭矩分别减小67.9%以上和48.4%以上,有效防止了窄体车辆转向时...  相似文献   
232.
研究长时驾驶任务中驾驶人脑力负荷多维特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构建长时驾驶任务中脑力负荷的动态测评方法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研究缺少对脑力负荷动态变化的深入分析,尚未能揭示脑力负荷多维特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设计基于模拟驾驶场景下不同任务难度的时间纵向驾驶任务仿真试验,采用双因素(3任务难度×6时间段)组内试验设计,记录了驾驶人脑力负荷的主观测评、驾驶行为绩效以及眼动、皮电和心电等多模态生理测评指标数据,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脑力负荷多维特征在长时驾驶任务中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在长时驾驶任务中,随着驾驶时长增加,驾驶人的主观脑力负荷产生累积增加现象,驾驶行为绩效变差,瞳孔直径先快速变小后趋于平稳,皮肤电导水平先快速变大后趋于平稳,心率变异性pNN20指标随时间缓慢降低,心率低频与高频的能量比LF/HF在一段时间平稳后变大。任务难度对主观脑力负荷、驾驶行为绩效、眼动及皮电指标都有显著影响。不同任务难度下脑力负荷特征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研究结果揭示了长时驾驶任务中脑力负荷的多维特征变化趋势,可为进一步探究长时驾驶任务中脑力负荷的动态测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3.
土工格室对一般路基的性能影响显著,但在两侧挡墙高填方填土路基中增加土工格室对路基承载性的提高程度还不明确。通过模型试验,设置无筋和3种不同加筋间距等4种工况,研究土工格室在两侧挡墙路基中的应用效果、不同层间格室和挡土墙的力学特征。试验表明:加筋除了对承载力的影响显著,同时对路基初始模量有较大改善,在达到容许荷载时,其依旧能保持结构自身完整性;筋材所受拉应力与深度呈反比,首层格室所受拉应力和提升速率均远大于其余层;挡土墙受力呈三角形分布,于0.22H处突然增大。  相似文献   
234.
随着桥梁跨度、联长的不断增加,复杂的梁轨相互作用给桥上无缝线路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在总结桥上无缝线路计算理论和求解模型的基础上,以某长联大跨桥上无缝线路为例,对其力学特性和结构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长联大跨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较大,钢轨强度往往难以满足规范要求;(2)梁端设置伸缩调节器,可有效减小梁轨相互作用,放散钢轨纵向力;(3)梁端设置抬枕装置可有效缓解梁缝增大导致的轨道刚度不均匀问题,需与伸缩调节器配套使用;(4)长联大跨桥上轨道设置健康监测系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