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05篇
综合类   37篇
水路运输   59篇
铁路运输   67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截止到1990年底前,我国已颁布的人类工效学标准共有22个。人类工效学国家标准作为基础性标准,是我国铁路从事劳动安全、职业卫生、职业环境的研究和管理人员在课题研究、专业教学、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特别对路内研究、制定和管理标准的单位,在编制部门工效学标准体系,制定、修改部门或行业性工效学标准方面,它是基本依据。为此,特将现行人类工效学国家标准名称及标准代号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2.
高速列车车内空气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高速旅客列车车体的密闭性和空气动力学变化,给车厢内的空气环境和空调系统带来一定的杂性。文中介绍国外高速旅客列车车厢内空气环境的舒适度以及对车厢的空气净化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233.
234.
客运方式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客运方式选择方法,以多项式分对数模型为基础,进行分析和选择适当的指标来确定模型,使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方式分担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3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港口泊位建设模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港口泊位建设模糊综合评价,给出了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以及相应的网络学习过程。通过实例表明,应用神经网络评价港口泊位建设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36.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 ,详述了通过对原路面病害进行处理、注浆加固沉陷路基、加铺土工布后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改造的设计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237.
一个MATCH(n,k,λ)-设计就是完全图kn的一个k-匹配集合,使得kn中的每一对独立边恰好出现在λ个k-匹配中,本文利用拉丁方完备化方法构作一个MATCH(26,3,1)-设计.  相似文献   
238.
瑞士及北欧公路隧道建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举  黎立新  王宏元 《公路》2002,(2):119-121
简要介绍了瑞士及北欧等国家在公路隧道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对目前世界上最长的2条公路隧道以及Amberg公司地下试验场进行了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239.
针对城市立交桥运营期间的结构健康监测问题,基于LoRa无线网络技术设计并研发了城市立交桥远程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系统以物联网架构为基础,由安装于城市立交桥现场的传感器数据采集节点、无线传输节点和部署在云端的监测云平台的3部分组成。现场设备通过LoRa技术以星形拓扑结构进行无线组网,将采集的监测数据远程上传至云平台,最终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无线传输、远程监控、智能预警的全功能流程。监测结果表明,基于LoRa的城市立交桥远程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对提高城市桥梁运营期间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40.
2011中国汽车发动机产业沙龙暨"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技术咨询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汽车越来越多,石油越用越少,40年也好,60年也罢,石油总有枯竭的时候。何况,我国已向国际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汽车这个排污大户,自然是"减排"的重点。作为"大"但是"不强"的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要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来应对考验、持续发展呢?新能源车能否让中国汽车业实现"弯道超车"梦想?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