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30篇
公路运输   70篇
综合类   70篇
水路运输   57篇
铁路运输   73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我国摆式客车转向架的选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描述了国外几种主要摆式客车转向架的结构特点,并简要介绍了我国铁道线路的基本情况,根据我国线路特点和摆式客车对围向架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以径向转向架作为我国摆式额车转向架的基本方案,并对其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摆式客车转向架的初步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2.
摆式车辆倾摆机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摆式车辆倾摆机构的形式、建立了倾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模型,根据倾摆机构对车体倾摆功能及安全性、倾摆作动器的选择、空间布置等的影响,确定了参数优化的条件的目标。对倾摆机构的特性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出了优化的倾摆机构参数,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倾摆机构参数的选择值数表。  相似文献   
263.
264.
第三方仓储能力配置与分配的收益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收益管理思想,对随机市场需求条件下仓储能力的配置与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以谋求收益最大化.建立了随机规划模型,并运用稳健优化处理随机变量,将随机问题转换为线性规划问题.通过实例仿真,确定了最优仓储能力配置和分配方案,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用该模型优化的收益增长了2.66%.  相似文献   
265.
以乘客的总广义出行费用最小、地铁部门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以列车满载率、列车编组长度、列车开行频率为约束条件建立地铁列车开行方案设计多目标规划模型并求解。通过设置权重的方式,将地铁列车开行方案制定中追求的乘客总广义出行费用最小与地铁运营公司运营成本最小双目标转化为单目标。并给予了3组不同的权重设置方案,分别求得相应的最优解,分析了权重设置对最优解的影响。所提供的权重设置方法,可以准确描述决策者在地铁列车开行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决策偏好,能够为地铁列车开行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6.
结合辽宁省辽东山区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气候、地形等自然情况,全面阐述了辽东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互通立交区、中央分隔带、路堤坡脚、路堑边坡、隧道洞口等区段的绿化设计思路及常用树种,并根据高速公路树木生长的立地条件和地形地势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工程防护,保证了山区高速公路的"畅、安、舒、美"。  相似文献   
267.
步晓斌  王龙  申霞 《水运工程》2015,(12):118-122
针对运东船闸扩容工程,通过1∶40正态物理模型,研究船闸泄水过程及泄水结束后,引航道内泄水波运动特征、水面比降、流速分布、回流强度等。结果显示:在引航道设计方案下,上下游水头差7.13 m、阀门开启时间5 min时,人字门处反向水头为0.39 m,系船停泊区水面纵向流速为0.62 ms,超过规范要求,会对引航道内船舶、人字门以及引航道护岸产生不利影响,下一步应研究合理、可行、有效的工程或非工程措施以改善通航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268.
卜锋斌 《船舶工程》2016,38(12):19-22
本文阐述了诱导通风技术在船舶大型车辆舱通风设计中的优越性,并进一步结合理论分析计算和计算机流场仿真的方法研究了诱导通风装置的射流性能及空间射流场。这项研究提供了影响诱导通风效果的主要因素,为船舶大型舱室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69.
为了提高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与顶板焊接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镦边纵肋与顶板连接构造细节,该构造细节通过局部镦厚与顶板连接部位的纵肋腹板,增大连接焊缝截面尺寸和局部刚度,从而减小该焊缝连接部位的应力集中程度,以实现提高纵肋与顶板焊接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的目的。作为一种新型焊接构造细节,其实际疲劳破坏模式和疲劳抗力均有待研究确定,为验证这一新型构造细节在改善纵肋与顶板焊接构造细节疲劳性能方面的有效性并确定其实际疲劳破坏模式和疲劳抗力,设计2组共7个足尺节段模型进行疲劳试验,对新型镦边纵肋与顶板焊接构造细节和传统纵肋与顶板焊接构造细节进行对比试验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控制2类构造细节的主导疲劳破坏模式均为萌生于焊根、沿顶板开裂的疲劳破坏模式;该疲劳破坏模式下新型镦边纵肋与顶板焊接构造细节和传统纵肋与顶板焊接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基本一致,新型镦边纵肋与顶板焊接构造细节对于该疲劳破坏模式下的实际疲劳性能无明显的改善效果;切口应力法适用于该构造细节焊根的疲劳性能评估,从便于工程应用的角度考虑,距离顶板焊趾5 mm处的应力值亦可作为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疲劳性能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70.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问题属于多疲劳失效模式下的结构体系疲劳问题,为研究其结构体系的疲劳失效模式和疲劳抗力,以典型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主导疲劳失效模式的结构体系疲劳抗力评估方法。由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重要疲劳失效模式入手,设计3组共8个足尺节段模型,通过疲劳试验研究确定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和纵肋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的重要疲劳失效模式及其实际疲劳抗力;基于所提出的结构体系疲劳抗力评估方法,探讨引入镦边纵肋和双面焊等新型构造细节条件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体系的疲劳抗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主导疲劳失效模式为疲劳裂纹萌生于焊根并沿顶板厚度方向扩展,而纵肋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主导疲劳失效模式为疲劳裂纹萌生于端部焊趾并沿纵肋腹板扩展;初始制造缺陷会显著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重要疲劳失效模式的疲劳抗力并导致疲劳失效模式迁移;对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结构体系而言,引入新型镦边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无法提高结构体系的疲劳抗力;而引入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细节,可使结构体系的主导疲劳失效模式迁移至顶板焊趾或纵肋与横隔板交叉构造细节,结构体系的疲劳抗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