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26篇
公路运输   253篇
综合类   218篇
水路运输   185篇
铁路运输   187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Objective

With widely usage of restraint system, fatal injuries to occupants have been largely limited while non-fatal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 have not been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occupant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 under realistic impact environments.

Methods

A biofidelic lower extremity model, a dummy model and a car cab model were combined to set up a realistic impact environment. Three typical frontal impact groups were simulated. Occupant global lower kinematics, long bone axial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 were presented to in-depth investigate lower extremity injury mechanism and tolerance.

Results

Various overlap frontal impacts cause totally different lower extremity kinematics in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invasion and restraint system effects. The femur fracture occurred at a small axial force of 7.57 kN combing a substantial bending moment peak of 172 Nm. Ankle joint injuries were found in 100 % and 25 % overlap impacts that present large tibial axial force and joint rotation angle.

Conclusions

Overal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coupling threshold of femur axial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 is of rationality to predict global femur fracture. The ankle joint injury occurrenc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coupling effects of tibia axial force and excessive self-kinematics.
  相似文献   
852.
地埋式污水厂较传统污水厂除臭系统及通风系统的能力要求更高。本文研究了除臭通风系统风量计算方法,结合除臭系统设计、通风系统设计及仿真模拟,避免在设计和运行时造成浪费。提出高效的、精准化的通风收集系统设计思路,以某地埋式污水厂污泥脱水间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进行模拟优化。提出运行控制对策,同时满足除臭通风效果安全、设备安全、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53.
依据某机场站坪的沉降和孔隙水压力观测资料,对站坪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地基的沉降和固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满载预压两个月时,站坪各沉降板的剩余沉降和固结度基本达到预期效果;满载预压4个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54.
利用造纸废水在荒漠区进行防风固沙生态林试验种植,5 a内植树66.66 hm2,直观上看已取得初步成功.然而,经过斜面网过滤后把5 000 m3·d-1的造纸污水输送到沙漠边缘进行生态林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样品预处理后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降低18.3%,孔隙度增大28.4%;土壤pH值下降4.4%;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9.9倍;土壤中总氮、总磷含量分别增加22.6和4.3倍;土壤中全盐量增加2.0倍.  相似文献   
855.
钢筋格栅钢架和工字形型钢钢架是隧道初期支护常用的两种钢架类型。 为了系统分析两类钢架的力学性能, 针对三肢格栅钢架、 四肢格栅钢架和工字钢钢架开展了室内加载试验研究, 并引入了钢材利用系数比较不同类型钢架力学性能。 研究表明: 三肢格栅在选取较优的主筋腹筋直径组合下, 所能达到的钢筋利用系数最优, 其综合承载性能最优, 且随着腹筋直径的提升, 三肢格栅的钢筋利用系数提升明显。 研究结果有望为隧道工程初期支护钢架选型、 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6.
闫晓青  覃露  王洋 《水运工程》2023,(8):127-133
为查明三峡升船机船厢门侧止水聚四氟乙烯减摩层敷面磨损原因,根据船厢门实际运行工况,建立船厢门侧止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模拟船厢门挡水与启闭工况,分析计算了不同橡胶材料和预压缩量对船厢门侧止水P头的最大接触应力、正压力及最大偏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船厢门侧止水P头的接触应力、正压力和最大偏移量均随着橡胶材料的硬度降低而减小,挡水水头越低,材料硬度的敏感程度越高;接触应力和正压力均随预压缩量的增加而增大,特别是预压缩阶段,正压力随着预压缩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最后提出,通过优化侧止水橡胶材料、减小预压缩量等方法可减缓船厢门侧止水聚四氟乙烯减摩层敷面的磨损。  相似文献   
857.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目前正处于测试验证转向多场景示范应用的新阶段,产业化应用需求日益迫切,车辆安全问题更加凸显,针对车辆产品安全的测试评估方法成为关注焦点。由于智能网联汽车及其运行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安全事件的偶发性,传统的高里程实车测试在效率、成本等方面难以适应自动驾驶测试评估的发展需要。从第三方视角出发,在汽车生产企业研发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与应用需要,通过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目标,对比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3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提出基于场景的 “三支柱”融合测试评估方法,为综合评估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58.
科学预判长三角港口面临的最新政策机遇、需求特征和码头建设重点,对做好“十四五”水运规划中期调整、优化区域港口码头建设重点等意义重大。本文重点分析了涉及长三角区域港口建设的关键政策机遇,科学预判区域港口分货类运输需求发展趋势和结构化特征,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港口码头建设重点。未来3年区域码头的重点建设路径是,推进中小码头和老旧码头升级改造,超前谋划码头后方储运设施建设,推动集装箱码头设施能力提升和后续岸线资源开发,有序推进重大件设备、商品汽车等专业化码头建设等。相关结论将为做好长三角区域港口规划调整、推动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9.
港口总体规划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其核心作用是研究和明确港口资源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合理方案,促进港口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有效保护,并为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相关行业的空间需求提供基础。《港口规划管理规定》《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自2007年前后施行以来,有效指导了一批港口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相继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等加速构建,均对港口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北部湾港、天津港等港口为例,对新时期港口总体规划的编制任务、研究思路、指导思想、规划原则、现状评价、性质功能、岸线利用、港区划分、功能分工、空间布局等内容均进行了有益探讨,结合时代要求,提出了上述港口总体规划关键内容的创新研究思路,为新时期更加与时俱进地编制港口总体规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60.
以G351 浙江临海沙滩头隧道为依托, 为了确定上、下层隧道的施工顺序问题, 评估接近隧道爆破的影响, 首先, 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先上后下、先下后上两种施工顺序对应的洞口仰坡稳定安全系数, 然后, 采用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了两种施工方案下隧道的沉降, 根据分析结果推荐采用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接着, 采用爆破动力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上层隧道爆破施工对已建下层隧道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合理控制单段药量情况下, 上层隧道爆破施工引起的下层隧道的振动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本文的分析结论可以为类似上下双层并列近接隧道的施工方案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