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58篇
  免费   1287篇
公路运输   4627篇
综合类   4907篇
水路运输   4329篇
铁路运输   2503篇
综合运输   479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680篇
  2021年   836篇
  2020年   610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784篇
  2013年   961篇
  2012年   1214篇
  2011年   1346篇
  2010年   1233篇
  2009年   1224篇
  2008年   1248篇
  2007年   1271篇
  2006年   1157篇
  2005年   970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钢管-钢管混凝土复合拱桥实桥静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进行了第一座钢管 - 钢管混凝土复合拱试验桥--福建福鼎山前大桥实桥静载测试和有限元模拟分析,对钢管-钢管混凝土复合拱静力性能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复合拱的静力性能与等截面拱相近,但拱肋变截面处应变应是设计中的控制因素,极限承载力分析应考虑双重非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2.
八十年代末,无损检测法开始应用于广东桥梁基桩质量的判定。总结了广东省近年来部分高速公路桥梁基桩的质量检测评定情况,分析了引起基桩检测评定结果变化的原因,为制订桥梁桩基检测管理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3.
介绍了茅草街大桥368m大跨径钢管拱肋制作、安装工艺.  相似文献   
284.
对云南省元磨高速现场进行了路面透水性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得出了路面结构的透水性质和各层之间的相对透水性质差异,并对路面结构层的透水性能差异进行了分析,对路面结构的渗透性质有了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85.
进行了第一座钢管 - 钢管混凝土复合拱试验桥--福建福鼎山前大桥实桥静载测试和有限元模拟分析,对钢管-钢管混凝土复合拱静力性能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复合拱的静力性能与等截面拱相近,但拱肋变截面处应变应是设计中的控制因素,极限承载力分析应考虑双重非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6.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线形拟合的理论依据,着重介绍最小二乘法在线位拟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87.
介绍了一种新型磁流变(MR)阻尼器--永磁调节装配式磁流变阻尼器在长沙洪山大桥拉索减振的应用及试验研究情况,得到了安装阻尼器前后拉索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磁流变阻尼器能有效地提高拉索的模态阻尼比,抑制拉索的大幅振动.由于该阻尼器无需供电,装配简单,维修方便,与其他的磁流变阻尼器相比,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8.
山区高速公路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对填石路堤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标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本文针对填石路堤的特点,以宜长高速公路填石路堤为例,探讨和研究了山区高速公路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技术,将压实度、固体体积率、碾压遍数、松铺厚度、沉降率、动态模量等多种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比较,从而比较合理地提出了填石路堤快速无损检测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89.
关于一、三级公路安全性认知因素的试验建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实测86处一级公路典型路段和188处三级公路典型路段道路结构基础上,确定驾驶员对国道一、三级公路的安全性认知因素集,进而针对一级公路的38处样本路段和三级公路的77处样本路段,组织47名驾驶人员进行现场认知评价试验,并应用模糊集合原理和模糊统计方法对评价试验得到的2829组(一级路673组、三级路2156组)有效认知试验评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一、三级公路安全性认知因素的模糊评价隶属函数,从而给出驾驶人员对一、三级公路道路条件和交通环境的安全性模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90.
针对车辆这样复杂系统的开发工作,构建一个整合的虚拟产品开发技术框架,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某轻型客车的前悬架改型设计之中。本文建立了整车刚弹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整车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分析,确定了改型设计的实施方案,并输出了后续有限元分析工作所需的动载荷;利用数字化模型技术,依据原有的零部件模型,通过修改模型特定数字特征来完成零部件的改型设计;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对改型零部件的静、动强度进行了分析,提出改进方案,确保改型设计方案的可靠、可行。整合的方法有效综合了各种开发手段的优势,减少了重复设计时间,避免了在产品开发后期阶段的返工,并增强了物理样机与实际产品性能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