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1篇
  免费   469篇
公路运输   3644篇
综合类   3570篇
水路运输   3573篇
铁路运输   2349篇
综合运输   51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714篇
  2012年   878篇
  2011年   1010篇
  2010年   1095篇
  2009年   1109篇
  2008年   1051篇
  2007年   1238篇
  2006年   1157篇
  2005年   766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It is essential to obtain accurate location of vehicles for new applications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o remedy the defects of present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vehicle-to-infrastructure (V-I)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 new positioning approach based on vision and V-I communication is proposed. This approach aims at lane-level positioning with lower cost than conventional ones. In this approach, the position of the vehicle is represented by its lateral position (the lane number) and longitudinal position (the distance from entrance of the road) in a course coordinate system along the road; the specific lane the vehicle is occupying (the lane number) can be judged using the information of lane lines detected by vision systems; then the distance to the vehicle is obtained by a Road Side Unit (RSU) during the V-I communication; and the longitudinal position is calculated. The error of the approach on typic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s analyzed, indicating that the new approach can achieve the accuracy of less than 0.31 m for straight road and 0.58 m for typical arc road with ultra-wideband communication and ranging technologies and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RSU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approach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2.
随着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体外预应力技术越来越被工程上重视。文章介绍了体外预应力技术的体系,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桥梁上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和体外预应力桥梁的特点,并对体外预应力技术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3.
许涛 《北方交通》2008,(3):99-100
对概率论中的假设检验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将此方法应用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单点合格率的检验中.  相似文献   
204.
姜涛 《北方交通》2008,(5):197-199
交通安全设施对减轻事故的严重度,排除各种纵、横向干扰,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提供视线诱导,增强道路景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属于道路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05.
目的探讨葡萄胎中Mel-CAM与滋养细胞黏附、浸润之间的关系以及Mel-CAM标记中间型滋养细胞(IT)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法,检测Mel-CAM标记IT的Ki-67表达情况。结果葡萄胎中Mel-CAM表达较正常绒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胎绒毛表面有Mel-CAM标记IT出现,而正常绒毛表面则无;葡萄胎组织中IT的Ki-67指数较正常绒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胎绒毛表面有Mel-CAM表达,表现出双重分化方向,这可能与葡萄胎的发病机制有关;检测葡萄胎组织中IT的Ki-67指数对于预测葡萄胎的转归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6.
应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离心造粒粉末层积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微丸。方法采用多功能微丸包衣造粒机制备微晶纤维素空白丸芯和盐酸二甲双胍微丸,并且通过产率、粒径和粒径分布、堆密度、表面形态和圆整度、脆碎度和释放度对盐酸二甲双胍微丸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以盐酸二甲双胍∶乳糖∶微晶纤维素=100∶5∶3的比例,主机转速150 r/min,喷浆泵转速20 r/min,供粉速度25 r/min,滚圆6 min,进行制备微丸,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所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微丸圆整度好,粒径均匀,硬度合格,流动性好,释放完全,无骨架结构。  相似文献   
207.
动力总成悬置支架多目标拓扑优化和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Optistruct,以支架的最小柔度、最大固有频率作为优化目标函数;以应力、体积作为约束函数,对一发动机后拉杆安装支架进行拓扑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悬置支架强度和模态要求下,质量减少了12%。  相似文献   
208.
吉林兰旗松花江特大桥是一座单索面双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索塔锚固区采用U形预应力钢束锚固形式。通过运用现代有限元方法,对该桥的索塔锚固区进行了空间应力分析,论证了该桥的索塔锚固区设计是安全的;同时也探讨了在强大斜拉索力作用下环向预应力锚固形式的受力特点,为同类型桥梁的索塔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9.
为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VLGC)船型,并为我国船厂获得VLGC的订单提供技术支持,基于CFD数值分析对VLGC进行设计吃水状态的线型优化研究.优化的线型波形平缓,船体表面压力分布均匀,艉部桨盘面伴流分布均匀,模型试验结果与CFD计算结果吻合良好.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最终优化设计的线型阻力低,能效高,船舶航速指标先进.对开发的新船型进一步开展不同纵倾压载状态的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地调整压载纵倾值能有效改善压载状态的阻力性能,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210.
从某公司面临的几大问题出发,结合资源共享的分类,对企业完善和健全资源共享机制提出新的实施过程;通过运用新的资源共享机制,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水平,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