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1篇
  免费   308篇
公路运输   1391篇
综合类   1418篇
水路运输   1120篇
铁路运输   740篇
综合运输   17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螺栓连接结构中存在很多接触面,接触面的特性是影响结构整体特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螺栓连接结构接触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探究螺栓连接结构接触面刚度为目标,通过建立带防松垫圈的螺栓连接结构,提取特殊接触面间的接触刚度;建立带有实际螺纹结构的螺栓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螺母施加不同的扭矩来模拟螺栓预紧力的变化;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对螺栓拧紧过程进行分析,通过预紧力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预紧力下防松垫圈与被连接件这种特殊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刚度,结果表明接触刚度呈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972.
为了对手摇把进行智能管理,代替人工检查手摇把数量及编号,本文提出利用RFID技术配合手摇把管理平台来监测手摇把保管箱内手摇把的数量,为进一步加强对铁路其他相关工器具的智能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3.
974.
975.
为提高阻尼器在结构尺寸受限时的输出阻尼力,以磁流变阻尼器为对象,研究了内置磁流变阀结构对磁流变阻尼器动力性能的影响;通过改进传统磁流变阻尼器活塞头结构,将磁流变阀内置于阻尼器内,设计了一种内置阀式磁流变阻尼器,阐述了内置阀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阻尼器的磁路进行了简化,并利用磁路欧姆定律对其进行了磁路分析;根据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模式,建立了内置阀式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阻尼器的电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不同电流下液流通道内磁感应强度的分布情况;结合阻尼力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阻尼器的动力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为验证阻尼器设计的合理性,搭建试验台对阻尼器的动力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将试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外界激励与速度变化对输出阻尼力影响较小,内置阀式磁流变阻尼器能在不同工况下输出稳定的阻尼力;输出阻尼力与阻尼可调系数近乎线性随励磁电流增长;当电流为1.2 A时,输出阻尼力高达7.521 kN,阻尼可调系数可达9.7。可见,内置磁流变阀结构可在受限体积下有效延长阻尼通道长度,使磁流变阻尼器输出较高的阻尼力,且具备较宽的阻尼可调范围。   相似文献   
976.
周群  肖鸣 《综合运输》2021,(1):133-137
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湛茂阳城市带18个县域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综合交通可达性指数及交通区位优势度、县域内交通连通度和对外通达性三个分指数,全面分析湛江国际机场搬迁前后湛茂阳城市带各县级行政区的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湛江国际机场搬迁后,湛茂阳城市带综合交通可达性得到明显提升,较高可达性市县区由7个增加至10个;表现出更强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自相关,并且形成以湛江各区、茂南区和江城区为中心,沿海连续形成可达性高值带状片区。对湛茂阳城市带县域尺度综合交通可达性进行研究能够为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77.
978.
航道工程勘察野外工作的水域钻探作业因受气象环境影响,导致勘探船舶偏离指定位置区域而无法及时预警。在项目实际管控中存在信息服务能力弱、无法直观有效地追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业务数据等情况。研究北斗/GNSS、BIM、GIS,充分结合北斗/GNSS在定位及BIM在信息传递、共享等方面的优势,依托某航道工程勘察项目进行预警、业务数据管控等探索和验证。实践证明:在航道勘察管控中综合利用BIM、GIS、北斗/GNSS定位数据,可提升预警和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79.
为了提高道路环境中行人目标检测的准确率,改善现有检测算法对不同环境视角下漏检率较高、耗时过长、实用性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CapsNet的行人检测模型. CapsNet由神经元所构成的 Capsule组成,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对物体的实例化参数进行表达和传递,保留了各特征对象间的空间层级,采用 Caltech公开数据库对所提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在检测准确率及算法耗时等方面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主流检测算法,本文算法在确保检测效率的前提下,对数平均漏检率最低可降至 9.17%;且在 Caltech、INRIA和 NICTA数据集的交叉验证实验中,也能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980.
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的搁浅强度、潜体碰撞性能与防撞设计是SWATH有别于常规船舶的关键技术。通过对SWATH的吃水特性进行研究,指出SWATH深置于水中的潜体极易与海底擦碰或搁浅,引起搁浅强度问题。分析SWATH的自身结构特点、航行与锚泊过程,提出SWATH可能的两个潜体整体搁浅、两个潜体多点搁浅、两个潜体两点搁浅、单个潜体整体搁浅、单点搁浅。对进入每一种搁浅模式的过程进行力学行为分析,将船舶的搁浅过程划分为接触阶段和搁浅阶段。接触阶段一般会使SWATH潜体局部凹陷或破口,亦有可能出现整船性的损伤:支柱断裂或显著塑性变形、连接桥断裂或连接桥显著塑性变形等。在搁浅阶段,搁浅处船体被抬升可能造成SWATH整船的结构破坏、局部受损结构的“继续破坏”。研究了SWATH搁浅后保证整船结构完整性和结构不变性的能力、抵抗局部受损结构“继续破坏”的能力。提出应采用的搁浅强度研究方法和思路并对某SWATH实船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