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7篇
  免费   428篇
公路运输   1746篇
综合类   1902篇
水路运输   1693篇
铁路运输   1077篇
综合运输   22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539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货车转向架下部限界及压吨检测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铁路货车转向架下部限界及压吨检测机的设计原理和应用状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该设备的研制成功提高了转K2型转向架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同时,该设备也能用于K5、K6等型转向架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2.
新型智能间歇式采油原理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光  凌云峰  曹宝良  朱蕾 《机电设备》2006,23(5):I0007-I0011
针对抽油机井间抽制度难于确定、不便于执行的缺点,从分析油井问开机理入手,阐述了抽油机间抽控制的工作原理,结合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系统研究了抽油机在间抽过程中泵抽产量、沉没度以及液面恢复时沉没度随时间变化特点,通过数学建模、分析与论证,摸索出油井间开规律,为有效执行抽油机井间抽制度、提高泵效、节约电量、延长机杆使用寿命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3.
王磊  浦金云 《江苏船舶》2006,23(5):9-11
舰艇防火设计要体现消防的因素,性能化设计是当前防火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是人们关注的最前沿、最活跃的领域。该文针对舰艇火灾和消防的特点建立了舰艇性能化设计的流程,并对舰艇性能化设计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4.
张磊 《江苏船舶》2006,23(3):42-44
从铜合金螺旋桨的材料特性和焊接特点入手,对焊补引起的铜合金螺旋桨叶的断裂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正确的修复工艺。  相似文献   
155.
以西藏尼木大桥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桥型特点,采用大型通用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动力计算.通过模拟地震响应得到该桥的反应特性,由此采用调谐质量控制器(TMD)对该桥进行受控分析.采用振型贡献率确定受控模态,在获取TMD系统的优化参数后将其模拟入有限元模型中,并最终通过时程分析验证了TMD运用于拱桥被动减震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6.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多元化公交票制是国内推进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措施.多元票制,即将乘客进行科学的分类,根据乘客的出行需求,设置不同种类的车票,以提高公交吸引力.就国内公交发展现状来看,换乘优惠的票制改革是推广多元票制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7.
由于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优势,双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各机构的研究重点。由纯电动模式到混合驱动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存在发动机起动和发动机转矩引入,而发动机转矩瞬态响应存在迟滞,导致切换过程中动力系统的输出转矩会有较大波动。为减小波动,降低模式切换过程中的动态冲击度,本文中提出补偿滑模控制方法,对双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进行协调控制。首先,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对切换过程每个模式进行分析;之后,针对发动机拖转阶段和混合驱动阶段分别采用补偿控制和基于固定边界层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并对滑模控制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结合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补偿滑模协调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小从纯电动到混合驱动模式切换过程中的转矩波动和冲击度。  相似文献   
158.
普通板式橡胶支座作为中国量大面广的公路钢筋混凝土梁桥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支承构件,其力学性能对局部和整体结构的刚度分布和受力变形特点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服役公路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适应性。因此,针对桥梁服役过程中该类支座普遍存在的滑移、脱空等典型病害特征,研究其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剪切性能。考虑支座界面接触方式、几何尺寸等参数,设计并进行了6个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的剪切性能试验。对不同参数影响下支座的损伤破坏模式、剪应变-剪应力曲线、支座有效剪切应变及抗剪刚度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摩擦滑移下的支座剪切性能进行参数分析,并将其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的剪切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支座上、下表面的接触摩擦条件可明显影响支座的水平侧移和抗侧力。对于界面摩擦因数较小的情况,卸载后支座摩擦滑动位移不能完全恢复,随着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摩擦滑动位移增幅增大,且支座界面摩擦滑移可降低支座有效剪切变形和抗剪刚度的发挥。0.5,0.7,1.0等效剪切变形下支座的抗剪刚度试验结果、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而既有抗剪刚度理论计算结果偏大,且未考虑支座界面摩擦滑移、脱空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际桥梁结构的力学性能计算时,应考虑不同受力阶段支座力学性能指标的取值。  相似文献   
159.
二次衬砌施作时机一直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为此,依托在建成都-兰州铁路典型千枚岩隧道工程,基于隧道变形长期监测结果,分析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时程特点,考虑软岩隧道荷载特点,确定了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原则;考虑隧道测量丢失变形,提出软岩隧道第1稳定阶段变形量确定方法;通过现场实测变形数据统计回归,基于一定保证率确定不同大变形等级和不同断面下的软岩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并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刚度的初期支护可以实现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前期变形稳定,但无法保持围岩长期稳定,二次衬砌应该在初期支护变形达到第1稳定阶段后施作,既可以减少二次衬砌荷载,又可以控制围岩变形;采用指数函数拟合软岩隧道变形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参数差异性较大,同时在确定隧道第1稳定阶段变形量时应考虑测量丢失变形;轻微、中等大变形段拱顶下沉变形速率小于0.1~0.2mm·d-1,边墙收敛速率小于0.5mm·d-1,严重、极严重大变形段拱顶下沉变形速率小于0.4mm·d-1,边墙收敛小于0.6mm·d-1,即可进行二次衬砌施作;轻微大变形段、中等大变形段和严重大变形段分别在隧道开挖45~55 d,55~60 d和80~90 d后达到二次衬砌施作标准。  相似文献   
160.
我国城市非机动道路内的交通现象通常为电动自行车与人力自行车混合行驶状况,车速离散是该类道路内交通流的重要特征。结合杭州市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混合非机动交通流车速离散特性,分别建立车速离散特性评价参数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归一化车速离散度分别与各影响因素成线性回归关系;除电动自行车比例因素之外,车速变异系数与其它各因素成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