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2篇
  免费   348篇
公路运输   1729篇
综合类   1707篇
水路运输   1598篇
铁路运输   916篇
综合运输   21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董本平 《铁道车辆》2006,44(11):33-35
通过客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TCDS)的实际应用情况,对25T型客车的轮对动平衡值等超限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2.
对于加权线性回归模型,我们考虑权扰动的影响度量问题,给出权扰动的影响度量矩阵,利用迹、谱范数为工具,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NORCON公司研发的Neptune模拟器的主要功能及功能的设计方案,剖析了其搭建框架,分析其故障设置及评分体系的机理,从而阐述了先进模拟器的现状、发展水平及趋势。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比跨度32 m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用不同方法加固前后的力学性能,研究碳纤维加固技术应用的适宜场合。研究结果表明:在抗弯加固方面,碳纤维加固更适合于原结构高度较小、配筋较少、荷载变化不大的构件;对于梁高大、配筋多、活载作用大的桥梁,特别是预应力混凝土梁,因新增碳纤维的面积远远小于实体梁面积,加固后构件的刚度,钢筋应力的改善有限,其加固的效果不如预应力加固。采用黏贴碳纤维布的加固方法基本无法提高实体梁的抗裂性能,但在梁体开裂后,碳纤维对梁体的裂缝发展有较好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45.
江苏太仓杨林塘大桥为鱼腹式单肋拱梁组合桥,其造型美观,受力复杂,对其进行稳定分析十分必要。采用midas程序,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一些重要理论。对该类桥梁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6.
针对近来陆续发生的客车热轴现象,进行了运用情况调查,从轮径差、轴箱定位、构架结构尺寸差、车体支撑状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上述几方面是造成热轴主要原因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软土地基超长灌注桩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测试,对软土地基上的超长灌注桩的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桩身轴力随深度逐渐减小,在不同的土层中以不同的速率减少。并且随着桩长的增加,桩端阻力表现为逐级下降的趋势;当桩长超过有效桩长,桩长的增加不能提高桩基承载力,但可以避免脆性破坏的发生;高压灌浆不仅可以提高桩基承载力,而且改变了超长桩的受力机理。  相似文献   
48.
以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东岸并行立交段施工为研究对象,对浅埋条件下并行立交隧道施工安全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施工结束后地表沉降最大值为39.66mm,并位于隧道上下立交区域,地表沉降不能满足安全要求,还需对地表采取加固措施,如采取地表锚杆、地表袖阀管注浆或旋喷桩加固;下部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及受力受上部隧道施工影响不大,安全系数均大于1,结构能满足安全要求,但施工中仍不能忽视对初期支护变形及内力的监测,视情况采取加固措施,或改变施工工艺,如可以先行贯通下部隧道二次衬砌。其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9.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运营铁路,也是我国首个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铁路项目。本文选择野生动物和高寒植被两个代表性生态因素,应用目视判断、卫片解译、样方调查、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铁路运营5年(2011年)后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调查和回顾评价。得出结论:(1)与运营初期相比,铁路两侧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恢复,局部区域已接近甚至优于周边自然状态。(2)野生动物通道、植草绿化、草皮移植等生态保护措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0.
在目标-距离速度控制模式普遍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的背景下,本文针对高速列车运行性能的要求,将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运用到高速铁路ATP中,对列车速度进行控制。控制系统以闭塞区间为单位,建立高速列车速度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模型。在闭塞区间内,利用车-地通信将控制所需信息发送至列控中心;根据所得信息,通过预测控制算法得到从当前位置到闭塞分区出口的列车速度自动防护曲线并确定列车运行方式和控制策略;在每1个通信周期内,利用滚动优化和误差校正进行速度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高速列车ATP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