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0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79篇 |
综合类 | 56篇 |
水路运输 | 166篇 |
铁路运输 | 396篇 |
综合运输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81.
丰田汽车公司开发出1款新直列4缸2.0L直喷汽油机,这是丰田新全球架构(TNGA)系列发动机中的第二款自然吸气发动机,可以满足顾客对驾驶性、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期望。2018款丰田凯美瑞(Camry)搭载的2.5L传统自然吸气和混合动力的发动机采用了快速燃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性能和热效率,在不同排量发动机上实现快速燃烧。湍流强度对燃烧速度至关重要,根据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结果,改进发动机基础结构从而实现了快速燃烧。另外,通过改进多孔喷油器设计的丰田双喷射系统D-4S,抑制排量减小带来的燃油湿壁现象。得益于这些新技术和其他优化措施,在同级别发动机中,新直列4缸2.0L直喷汽油机的升功率和热效率达到了顶级水平。该汽油机匹配新开发的无级变速器(CVT)搭载于整车后,车辆加速性、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都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482.
滑动凸轮技术的特点在于其机械可靠性和循环实时工作原理,不过这种系统由于缺乏转换所必需的边界条件或由于成本原因而无法应用。蒂森克虏伯公司采用顺序滑动凸轮(PSSC)系统成功解决了滑动凸轮技术与简单控制之间的目标冲突。 相似文献
483.
484.
动态跳跃点火在常规汽油机和电驱动动力总成汽车上已显示出显著降低CO2排放的潜力,与米勒循环等先进技术一起协同配合能获得进一步的节油效果,在动态运行中还能控制废气温度,这对发动机稀薄运行时的废气后处理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485.
随着E-tronS车型的推出,Audi公司成为首家将配备有三电机和电动扭矩矢量控制技术电驱动系统投入批量生产的大型制造商。后驱动双同轴电机是对E-tron系列电驱动系统的完善,并且能向车辆垂直轴施加巨大的偏航力矩。 相似文献
486.
德国博世公司和奥地利格拉茨理工大学对氢燃料发动机方案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和废气排放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对1台废气涡轮增压汽油机进行了改造,并为其配备了氢燃料直接喷射系统。试验研究表明,通过适度的开发工作,已使该款氢燃料发动机具备了较高的功能性潜力。 相似文献
487.
德国慕尼黑Forward工程公司及其子公司KDX设计中心为中国汽车制造商长安汽车公司开发了1款由碳纤维增强塑料(CFK)制成的白车身,并将其用于EadoET型电动汽车上。 相似文献
488.
489.
随着柴油机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对提高发动机整体热效率的期望,对各种燃烧方式进行了研究和研究。获取更高效率的途径之一是减少缸内传热。探索了1种旨在通过提高活塞温度来减少缸内传热的概念。为了提高活塞温度并理想地减少缸内传热,对零油冷(ZOC)活塞进行了研究。为了研究这1技术,对测试发动机进行了修改,以使其停用活塞油冷,从而可以评估其对诸如有效热效率(BTE)、活塞温度和排放等参数的影响。该发动机配备了用于燃烧分析的缸内压力测量装置,以及用于评估活塞顶温度的活塞温度遥测系统。研究讨论了对发动机进行修改以实现ZOC并进行测试的过程。给出有/无油冷发动机和活塞的遥测数据,以验证油冷对BTE和活塞温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发动机负荷受活塞金属温度的限制。在可能的情况下,停用活塞油冷却,通过减少机油泵的功率需求来减少摩擦。在所测试的发动机转速下,在未超过活塞温度极限的一系列负荷下,BTE改善了1%。在本试验条件下。分析损失减少途径与燃油能量的关系,可知在整个测试负荷范围内,缸内传热均降低了1%。未来研究可将ZOC概念与先进的活塞表面涂层相结合,以降低金属温度,从而扩大可实现高效率目标的转速和负荷范围。 相似文献
490.
提高喷油压力需要有效且有针对性地设计喷油系统组件。APL公司开发了将仿真和试验结合在一起的工具,以优化发动机零部件在流体动压接触方面的摩擦损失和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