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8篇
  免费   223篇
公路运输   734篇
综合类   907篇
水路运输   736篇
铁路运输   476篇
综合运输   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为了研究钢管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组合材料横截面刚度对其性能的影响,以果园港二期工程上的钢管混凝土柱为原型,对3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通过控制试件钢管厚度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钢管厚度对钢管混凝土柱耗能性能、承载性能、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延性和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件钢管厚度的增加,试件的能量耗散系数与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均随之减小,试件的耗能能力随之变弱;钢管厚度越小,钢管混凝土柱试件的耗能性能越好。钢管越厚,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就越强,强度退化就越弱,试件塑性变形能力就越好。钢管越厚,外包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约束作用就越强,水平承载能力越高。  相似文献   
912.
针对不同工况条件下冠梁对悬臂式排桩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采用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梁对悬臂式排桩围护结构变形的约束效果显著;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增加,冠梁的约束作用显著增大,开挖到一定深度时必须通过设置冠梁来控制围护结构变形;增加冠梁约束后,围护结构变形对基坑形状变化较敏感,在弧形基坑中冠梁的约束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13.
闸墙长廊道输水系统侧支孔出流不均匀是造成闸室水体流动和闸室水面波浪运动的主要原因。为研究侧支孔均匀布置的水力特性分布规律,通过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输水方式、水头差和阀门开启时间对侧支孔出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闸室输水过程中,各支孔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支孔流量分配的相对差异也先扩大后减小;闸室灌水时,各支孔流量分配呈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然后再稍有减小的趋势,支孔最大流量大致分布在侧支孔出水段的后1/3区域;闸室泄水时,各支孔流量分配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闸室输水时间与水头差和阀门开启时间成正比,闸室灌水比泄水的输水时间稍短。  相似文献   
914.
针对公共交通环境下公交车的自动安全停靠问题,考虑与站台几何结构拟合度、站台内有车影响以及行驶连续性等安全约束条件,采用非线性约束优化函数计算连续曲率的进站轨迹,构建了公交车自主停靠轨迹规划模型,分别利用Sigmoid函数、三次样条插值、反正切函数及改进的反正切函数对公交车受前车制约下的停靠轨迹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显...  相似文献   
915.
成都铁路局在实施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后,逐步建立、健全货运检查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提高安全设施的科技含量,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发挥了货运检查“安全哨兵”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6.
小半径曲线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利用有限元法解决在温度力作用下无缝线路特别是小半径曲线的臌曲失稳问题。 研究方法:建立了包含钢轨、扣件、轨枕和道床阻力为一体的轨道框架模型,推导了相应的数值计算公式并编制了有限元程序。该模型还考虑了横向力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得到了不同工况下钢轨横向位移一温度曲线,并与“统一公式”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论:有限元方法在研究无缝线路稳定性方面是可行和有效的;有限元方法能计算出不同工况下的轨道结构从锁定轨温直到破坏全过程的横向位移,相对于“统一公式”,该方法可考虑各种复杂的工况,能更精确地反映轨道横向变形的趋势,从而为铁路工务部门养护维修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17.
受近年日益加剧的人为活动和频发的极端天气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砂质海岸正面临严重的侵蚀退化,如何有效解决生境退化问题、提升海岸带韧性、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自然灾害治理的复合功能是诸多地区密切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以往海岸整治方式负面作用日益显著以及传统硬质工程的政策限制,探索基于海岸资源可持续管理的自然解决方案(NBS)应运而生。鉴于此,本文以海口西海岸蚀退明显的4段砂质海岸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技术,运用NBS策略,探析夷直型和岬湾型沙滩的仿自然设计形式,营造潜礁岬头和人工沙丘,构建柔性沙滩和硬质护岸相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结合区域海滩沉积物管理的创新思路,提出循环补沙+周期性养护的沙滩管理模式,以促进受损海岸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918.
从理论上分析了定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特点,对几种常见的定子磁链观测方法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比较,最后设计出一种基于反馈通道的混合磁链模型观测器,给出模型转换点的选取方法。仿真验证该模型对定子、转子电阻的鲁棒性强,模型转换过程磁链、转矩过渡平滑。  相似文献   
919.
面向冬奥主干通道兴延高速,以驾驶人适应性为导向,构建一种面向人因的车路协同系统硬件在环效能测试平台,针对多种道路条件、交通状态、特殊事件等面向高速公路设计13种交通情境,从主、客观2个维度实现车路协同系统包括主观感受、高效性、安全性、生态性、舒适性、有效性6个方面的驾驶人适应性评价,分析车路协同驾驶状态下的综合评估指标及影响机理。主观评估结果显示,车路协同技术对驾驶人有积极作用,52%的被试认为车载预警信息可以使行车过程更安全。客观运行结果表明:由于车路协同状态下驾驶人对于前方道路危险状况的可预知性,导致驾驶人提前降速,运行速度降低,效率有所下降;车路协同条件下的加速度和换道次数明显减小,其安全性显著提升;由于车路协同系统避免了驾驶人对于突发危险状况的紧急制动,因此车辆的油耗、排放均明显降低,其生态性改善效果显著;归因于驾驶人对于车路协同系统熟悉程度不足,导致舒适度各系统存在不一致的结论,也表明驾驶人对于车路协同系统的接受度和信任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驾驶人在车路协同条件下可获取不同路段的限速值和超速提示,其有效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速度跟随比有显著提升。所构建的测试平台和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深层次挖掘车路协同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0.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分项工程质量检查内容,提出了路面工程质量评分办法和等级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