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1篇
  免费   439篇
公路运输   1667篇
综合类   1918篇
水路运输   1386篇
铁路运输   1100篇
综合运输   16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1.
This study elaborates on the interrelation of external effects, in particular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and noise. An agent-based simulation framework is used to compute and internalize user-specific external congestion effects and noise exposures. The resulting user equilibrium corresponds to an approximation of the system optimum. For traffic congestion and noise, singl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is compared with multipl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The 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approach is applied to the real-world case study of the Greater Berlin area. The results reveal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gestion and noise. Nevertheless, the multipl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yields a simultaneous reduction in congestion and noise. During peak times, congestion is the more relevant external effect, whereas, during the evening, night and morning, noise is the more relevant externality. Thus, a key element for policy making is to follow a dynamic approach, i.e. to temporally change the incentives. During off-peak times, noise should be reduced by concentrating traffic flows along main roads, i.e. inner-city motorways. In contrast, during peak times, congestion is reduced by shifting transport users from the inner-city motorway to smaller roads which, however, may have an effect on other externalities.  相似文献   
212.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交通绿色发展内涵缺乏系统性表述的问题,通过对交通及绿色相关概念的分析,归纳总结交通绿色发展的概念,将交通绿色发展分解为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需求结构、目标结构以及制度结构优化升级等七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交通绿色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及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13.
文章首先分析了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后阐述了公路工程在路线设计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最后列举了提升公路设计线路与环境环保的举措,希望降低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保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14.
3 800车位汽车运输船是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的一型汽车运输船。介绍了该船轮机设计的特点,分析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优化了轮机设备的配置。不仅满足船检规范要求,而且满足船东的特殊要求。主要论述了机舱布置、甲板疏排水、货舱通风、主机液压油系统等内容。  相似文献   
215.
以渤海湾某油田为例,针对海油陆采一体化技术所需平台的功能要求,基于我国水运工程规范体系及现状技术水平,提出一种适用于油田开采的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平台结构方案,并对平台的结构设计理念、规范适应性研究、设计方案、施工船机配置、平台弃置等进行研究,可为类似海上大型平台结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16.
刘强  高玉杰 《水运工程》2018,(7):159-164
建设大型油罐软基处理的重点在于控制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但普通强夯置换法存在置换墩体着底情况不良与地基工后沉降量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普通置换强夯法的改进研究。采取预成孔工艺能解决墩体着底情况不良的问题,从而减少地基工后沉降量。预成孔置换强夯法是一种用于处理软弱土地基的施工工艺,具有工期短、造价低与绿色环保等优点,通过预成孔保证置换墩着底可靠性,从而成功控制了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实际检测结果和充水预压试验证实了处理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17.
长江下游河段施工区域地形异常复杂、水深和流速条件对抛石坝体形成非常不利。以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口岸直水道整治工程Ⅱ标段为依托,通过改造抛石设备、增加串筒约束构造来降低抛石高度、减小抛石漂移距的方法,减小外界条件对抛石落点的影响,从而达到控制块石落点的目的,实现了水下抛石精准定位。工程应用效果良好,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18.
协调共同规范(CSR-H)对油船货舱区底边舱下折角细网格直接强度分析和精细网格疲劳强度分析提出了强制要求。以某大型油船货舱底边舱下折角有限元计算为例,探讨了四种货舱区底边舱下折角结构加强方案,为后续符合CSR-H规范的油船底边舱下折角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9.
针对船舶螺旋桨对直立式码头的护底冲刷作用愈来愈严重,而我国的港口工程规范中缺乏该类设计的计算的问题,进行了螺旋桨作用下直立式码头的护底流速研究。采用国外各类规范以及相关文献的计算方法,以正在实施的科特迪瓦阿比让扩建项目一期工程为例,对比总结出直立式码头底部的护底冲刷流速的荷兰计算方法和德国计算方法,给直立式码头结构的护底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0.
高英智 《水运工程》2017,(7):175-178
以通州湾腰沙围垦一期通道工程B标抛石组织实施为例,通过开展规划临时航线、设置临时倒驳点、制定倒驳与抛设方案等一系列探索和研究,形成了针对浅海潮间带区域安全有效地组织水上抛石施工的专项技术方案,并描述了施工中应关注和优化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