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6篇 |
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76篇 |
综合类 | 360篇 |
水路运输 | 222篇 |
铁路运输 | 105篇 |
综合运输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90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51.
452.
针对沙漠公路气候特点,结合几条沙漠公路水泥稳定土路面结构层养生方法的实践,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经济合理的养生技术. 相似文献
453.
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分析了中国现行规范用来评价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优缺点,针对不足之处,参考美国国家公路合作研究计划(NCHRP)的LAST法,自行开发设计了可以自动恒温重复取样的储存稳定性试验仪。同时对不同种类的SBS改性沥青,在不同热储存(163℃)时间下,试验研究其离析后的动态剪切流变性能,据此提出一个新的指标--离析率Rs来评价SBS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建议当-0.2≤Rs≤0.2时认为储存稳定性合格,否则,超出此范围(Rs<-0.2或Rs>0.2),则认为不合格。最后分析评价了该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4.
455.
为了深入对PC连续刚构桥的损伤识别进行研究,以小波变换为工具,结构曲率模态为信号,利用结构损伤前后的曲率模态小波系数差作为损伤识别指标,对一四跨PC连续刚构桥进行了损伤识别,研究并探讨了损伤识别指标在连续刚构桥单损伤、多损伤工况下的适用性。在单损伤工况下,损伤识别指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适用性,能够准确的定位损伤,并能根据损伤程度和损伤指标信息建立回归方程,对损伤程度进行估计;在多损伤工况下,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由于各部位特性受损伤的影响程度不同,采用整体识别时出现的伪信息,对结构损伤识别造成影响,因此提出对PC连续刚构桥进行基于损伤识别指标的分段识别方法,能有效的避免损伤识别中的误判和漏判现象。 相似文献
456.
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我国城市快速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实时交通检测数据,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多车道交通流量、密度、速度的横向分布差异;最后比选了适用于城市快速路的稳态交通流模型,并标定了模型参数,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城市快速路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57.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践阐述强度指标、压实度指标及平整度指标有效控制,满足基层施工质量要求的办法。 相似文献
458.
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现象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视觉调查法、铺砂法、取样法、核子密度仪法及红外线摄像法,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离析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建议标准。 相似文献
459.
阐述了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梁桥墩的刚度对结构变形和内力状态的影响,结合高薄壁墩的特点,对仁义河特大桥桥墩刚度设计和结构体系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0.
为了跟踪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CAV)协同生态驾驶策略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车辆、驾驶行为、交通网络和社会这4类因素对CAV能耗的影响程度, 以车辆、基础设施和旅行者为对象对目前CAV生态研究进行分类, 重点分析了信号交叉口生态驶入与离开、生态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匝道合流区生态协同驾驶、生态协同换道轨迹规划和生态路由5种典型车辆协同生态驾驶应用场景的研究现状。分析结果表明: 相比人类驾驶方式, 在任何交通流量CAV 100%渗透率的条件下和低交通流量CAV部分渗透率的条件下, CAV油耗节省效果显著, 最高可达63%, 而具有部分智能化和网联化等级的CAV油耗可至少节省7%;现有研究较少考虑人机共驾情况下, 驾驶人反应延迟和自动控制器传输延迟导致的轨迹跟踪偏离; 现有研究将车车通信/车路通信假定为理想数据交互过程, 未考虑通信拓扑、传输时延、通信失效与基站切换等因素对CAV生态协同驾驶策略的影响; 现有研究较少探讨多车道、交叉口转向-直行共用车道和U型车道等交通场景, 以及不同智能网联等级CAV与人类驾驶汽车、行人、自行车等共存的混合交通条件下的生态驾驶策略; 受限于自动驾驶技术和基础设施尚未成熟和完善, 真实交通场景下的测试验证工作尚未开展; 车辆控制、车车通信、多车协同、混合交通流场景、半实物仿真测试和真实交通场景测试等方面将是CAV协同生态驾驶策略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