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45篇 |
免费 | 175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158篇 |
综合类 | 3847篇 |
水路运输 | 3389篇 |
铁路运输 | 2547篇 |
综合运输 | 4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9篇 |
2024年 | 220篇 |
2023年 | 203篇 |
2022年 | 533篇 |
2021年 | 674篇 |
2020年 | 504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319篇 |
2017年 | 264篇 |
2016年 | 306篇 |
2015年 | 410篇 |
2014年 | 616篇 |
2013年 | 768篇 |
2012年 | 923篇 |
2011年 | 955篇 |
2010年 | 1024篇 |
2009年 | 1056篇 |
2008年 | 1006篇 |
2007年 | 1150篇 |
2006年 | 1092篇 |
2005年 | 800篇 |
2004年 | 304篇 |
2003年 | 197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82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五河口大桥桥面铺装层受力薄弱处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结构类型组合,通过复合板双层车辙试验和复合梁疲劳试验,更精确地模拟实际受力状况,并进行了劈裂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低温小梁等常规路用性能试验,为铺装层结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组合设计中,重点考虑铺装上层的抗车辙性能,对于铺装下层混合料设计则更多的关注其他的路用性能;综合考虑组合结构的抗疲劳性能、抗拉性能、抗水损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桥面铺装下层宜选用粒径较小的级配,添加纤维效果尤佳。综合比较路用性能指标,考虑桥面实际施工状况和经济性,铺装上层采用玄武岩SMA-13沥青混合料,推荐SMA-10沥青混合料作为桥面沥青铺装下层。 相似文献
152.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集汇水、过滤、灌溉、储水和自动排水功能为一体的道路雨水资源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3.
154.
155.
156.
基于泥质红砂岩粗粒土填料,采用MTS分别模拟地震荷载、交通荷载、加-卸载多循环荷载进行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了钢网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在上述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获得了不同峰值的水平地震激励下模型挡墙不同位置的水平动位移、竖向动位移峰值响应等实测值;采用不同频率、不同幅值的竖向交通荷载正交试验法,获得了该模型挡墙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水平变形、最大沉降量及位置等动力特性参数值;通过7种荷载、21组加卸载循环试验,获得了加一卸载多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实测沉降值。试验结果表明:该加筋结构具有整体变形的特性,是优良的抗震结构,能承受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震荷载;同时该加筋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破坏性,重复荷载的幅值和振动次数对结构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较大,而振动频率对变形特性的影响不显著;多循环荷载作用下该加筋结构能够明显减小不均匀沉降。过长的筋材并不能明显地改善加筋土挡墙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57.
158.
根据实测车轮接地压力简化分布形式,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PCC+AC复合路面有限元三维分析模型,考虑最不利荷位和水平力系数进行复合路面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与仅考虑垂直荷载的传统分析相比,不同的力学指标对应的最不利荷位不同。考虑水平荷载后各力学响应指标随着水平力系数的增加而快速增大,影响程度从高至低依次是最大拉应力、最大拉应变、接缝两侧的弯沉差、MISES等效应力、最大剪应力;当水平力系数≥0.2时,加铺层中的最大拉应力和拉应变的位置将由层底转到层表(增加“表”字)面,此时加铺层表面比层底更容易产生张拉裂缝。 相似文献
159.
160.
大坦沙岛北片区位于广州市西部,面积1.35km2,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排涝区域,对于排涝水闸泵站流量的分析需要考虑降雨过程与潮水遭遇的影响。该文根据广州市的排涝标准,在确定排涝计算条件的基础上,对排涝流量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通过6h平均损失率法净雨过程,计算岛内20a一遇洪水过程线,然后根据调蓄条件,初选泵站排涝流量,再对不同起调水位进行试算,结合1h综合损失率法流量分析,最终选择较合理的计算结果。即:大坦沙岛北片区20a一遇排涝流量为10m3/s,起调水位为0.2m。此外,不同的起调水位,对流量调算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