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28篇
综合类   41篇
水路运输   95篇
铁路运输   196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51.
为满足日益收紧的排放法规要求,柴油机管理系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不仅尺寸越来越大,而且其价格也日趋昂贵。研究的目的是在将柴油机优势最大化的前提下,开发一种简单且价格低廉的发动机管理系统。为此,提出了结合“动力”与“智能”的开发理念。“动力”意味着可以提供250~300MPa极高喷油压力的喷油系统;而“智能”意为领先的的闭环控制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利用集成在喷油器内部的压力传感器获得压力信号,自动修正喷油特性,即智能精准修正技术。这一技术将为柴油机创造出空前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252.
H.  Kieeberg  D.  Tomazic  J.  Dohmen  K.  Wittek  A.  Balazs  朱炳全 《国外内燃机》2014,(4):37-44
发动机小型化与涡轮增压相结合是目前实现汽油机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发动机小型化具有众所周知的优点.但其缺点是在高负荷时易发生爆震,并且需要通过提高增压度来补偿功率的下降,所以必须采取降低发动机压缩比的措施。另外,部分负荷时的增压压力升高会导致其效率变差。采用两级可变压缩比(VCR)系统可以弥补上述缺点。动力长度可变的两级VCR系统可以采用长度可变的传动部件来代替传统的传动部件,因此,只需对现有的发动机结构作较小的改动。在过去几年中,研究人员一直在研发这种长度可变的连杆系统。根据目前的发展状态。详细阐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对各种压缩比的范围和驱动转速的考虑进行详细讨论,将两级VCR系统与全可变VCR系统进行比较,并展望如何在现有的先进汽油机中,利用两级VCR系统的潜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相似文献   
253.
在4缸柴油机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能满足特殊匹配需求的变型机(内部型号为OM651),并首次批量用于Mercedes—Benz新型B级轿车,将来,还有可能被配装在所有前驱的Mercedes—Benz轿车上。该柴油机在燃油耗、排放和行驶功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已在Mercedes—Benz多款轿车乃至S级轿车上得以应用,但被配装在紧凑型轿车上尚是首次。  相似文献   
254.
Cho  J  M【韩】  Yoon  YD  Lee  JS  Kim  HC  戴朝典译  刘巽俊校 《国外内燃机》2012,(2):7-13
Hyundai公司开发出1款新型1.8L汽油机,以替代紧凑型及中型轿车上的老机型。该汽油机首次被配装在2011年亮相北美市场的Hyundai公司新款Elantra汽车上。通过应用双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以及能获得中、低速大扭矩和高速大功率的两级可变进气系统,这一新机型实现了高动力性能和低燃油耗。此外,优化了下部结构件和进气系统零部件,与此同时,也十分重视减轻部件质量,以降低噪声水平。该汽油机符合美国特超低排放车和欧5排放法规。简要介绍了新一代1.8L直列4缸汽油机(Nu汽油机),以及为提高动力性能、减少燃油耗、降低排放和振动噪声而采取的各种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255.
曲轴是现代内燃机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它在运转中承受着复杂的机械负荷,曲轴轴颈的过渡圆角、润滑主轴颈和连杆轴颈的机油钻孔出口都是易引起振动断裂的危险部位。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对这些部位采取了成本较高的表面强化措施。为了能在尽可能接近实际负荷状况的运转强度试验中检验这些强化措施的效果,IABG公司已开发出一种新的曲轴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56.
OM470型10.7L柴油机是Daimler公司15.6L以下排量的新型重栽商用车柴油机系列的代表机型,已被投放市场。该机型通过了载货车和公交车用欧6柴油机的认证,能用作欧4和第4阶段(Tier4)排放标准等级的工业用柴油机,而且适用于全球市场。鉴于未来柴油机小型化,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燃油耗的要求,这种机型在Daimler公司重载商用车柴油机系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详细介绍了OM470型柴油机为达到欧6排放标准的热力学开发,以及为达到欧4和Tier4排放标准的配套情况。  相似文献   
257.
Suresh  A美  Yezerets  A  Currier  N  Clerc  J  朱炳全译 《国外内燃机》2010,(6):46-54
为了满足美国环境保护署2007/2010年排放法规要求,在颗粒排放控制技术方面,柴油颗粒过滤器(DPF)的再生面临着重大挑战。由于设计DPF、开发再生策略和控制再生过程的复杂性,DPF的再生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探讨了采用有源再生系统的必要性,论述了再生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再生策略、化学动力学、排气温度与再生效率之间的折衷关系。众所周知,DPF系统的无源再生十分依赖于发动机排出的氮氧化物/颗粒比,以及整个负荷循环的排气温度。采用向DPF系统喷射辅助燃料来实现催化氧化的方法能成功地提高排气温度,因而有利于DPF的再生。然而,视颗粒氧化的机理而定,这种有源再生方法引起的排气温度升高对再生效率各有利弊。利用发动机试验和反应器台架试验的结果评价了这种再生方法的效果。所得的信息有助于根据发动机的排放特性、负荷循环和DPF的型式,针对不同的使用对象,开发出最佳的再生策略。  相似文献   
258.
为满足注射成形模拟工业应用的实际需要,基于已有的模拟注填充显式算法,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的全矢量化显式算法,对于各类注射填充的模拟问题,此算法避免了压力场的全局求解,矩阵操作仅在单元一级进行,通过反馈修正,各时间增量步满足不可压缩条件,由于避免了所有的全局耦合求解,计算代价与节点的自由度近似成正比,可实现填充模拟过程的高效运算,容易实现并行计算,通过新算法的填充模拟结果与MINI单元的三维模拟结果比较,证实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9.
IntroductionLaserTransformationhardeningtechniquehasbeensuccessfullyusedinindustryformanyyears.AlotsoftheoreticalworkshasbeendoneforheatflowduringthelasertfansformationhardeningofflatworkPieces["].Cyindricalbodiesarewidelyusedinindustrysuchaslocomotivecrankshaft,steelrollervalyeseat,enginecyinder.IftheschcesoftheseworkPiecesaretreatedbylasertheirwearresistancewiIIimProvealot.UptillnowmanyexPerimentalworkshasbeendoneforlasertransformationhardeningofcyindricalbodies,butfewtheoreticalworkshav…  相似文献   
260.
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现代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在起动后不久就必须变热并开始控制排放。介绍了几种新的专注于降低后处理激活温度的技术,但柴油机系统仍然需要向排气提供热能以便进行冷起动。研究评价了几种发动机技术,注重改善发动机系统向后处理系统提供热能,同时尽可能减小对燃油经济性和排放产生影响。研究在1台配有定制双回路废气再循环系统的现代共轨3L柴油机上进行。根据速度/负荷工况采用各种燃烧策略对该发动机低氮氧化物排放进行了标定。在本评价过程中,显示出具有强大潜力的技术包括涡轮旁通系统、排气门提前开启、停缸技术和发动机延迟起动技术。这些技术的性能通过1个发动机测试单元进行了比较,该测试单元通过编程模拟了FTP-75试验循环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