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63篇
综合类   82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3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为限制重叠副本数据重复传播和未修改数据传播以及解决并行链路中多分割副本复制问题,基于并行链路中各个站点的副本复制状态,提出了2次传播单次复制策略、2次传播1次吞吐2次复制策略和并行传播2次吞吐3次复制策略.这3种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将多分割副本分解后吞吐转播,最后再还原复制.  相似文献   
42.
以郑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秦岭路站2号出入口暗挖通道施工为依托,针对隧道跨度大、埋深浅、车流量大及地下部分管道侵入隧道限界等难题,详细统计并分析了隧道上方主干道车流量情况,确定上台阶开挖的合理时间段,并利用超前探孔、路面铺设钢板、地下管道提前加固、跟踪监测等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降低风险,以期为类似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3.
盾构近距离穿越群桩旋喷加固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在关键部位采用旋喷加固法减小盾构近接穿越过程中对已建构筑物的影响,是工程界较为普遍的施工保护措施。具体施工过程中加固效果如何,加固对已有构筑物应力及变形影响机理如何以及穿越过程中构筑物变形发生、发展规律是怎样的,均值得深入细致研究。研究结论:通过采用有限元法对盾构开挖近距离穿越群桩过程的模拟,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在盾构穿越桩基过程中,桩体的变形主要体现在上浮及侧向弯曲上;在未采用旋喷加固体的开挖过程中,计算与实测得到的桩体的最大上浮量均约为2 mm,而侧向变形最大约5.7 mm;对比分析采用旋喷加固对桩基变形影响效果,得到旋喷加固可有效减小盾构穿越过程中桩基的侧向变形,其中加固后1号桩体减小侧向变形达28.5%,2号桩体减小侧向变形达42.2%。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惯性晃车地点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进行了设备精调精整,但效果并不理想。后经轨面光带调查分析,发现轨面光带发散、突变、宽度较宽现象比较普遍。于是选取了一段线路设备进行试打磨,发现大机打磨作业对改善列车运行品质能够起到良好效果。为了指导生产和实践,在试打磨、讨论、调研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的钢轨大机打磨作业进行标准化、程式化,并经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提高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可以节约材料,节约能源,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6.
简要论述了在当前公路建设中,改性沥青应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同时指出了改性沥青应用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设计,原材料要求、气候、施工、超载等方面分析了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在实际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8.
以青海察尔汗盐湖某高速公路地基处理为例,介绍了盐渍土地区地基处理技术以及适用条件;针对饱和盐渍土地基,提出了粒料桩处理技术;针对现场粒料桩施工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大量不同工艺的试桩,最终确定了饱和盐渍土地区粒料桩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对试桩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施工的粒料桩,桩身长度达到了设计要求、桩体密实度、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满足了工程需要,解决了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9.
针对高速磁浮列车在狭窄空间内高经济性、高可靠性车载供电需求,在耦合磁路、电气性能仿真、设计优化基础上,提出一种发射端多匝线圈且无磁芯、拾取端类似双U型耦合磁路结构的非接触供电系统(inductive power supply,IPS),该系统采用了理论设计、仿真分析以及试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根据高速磁浮列车供电需求,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各设备主要参数,完成IPS系统设计方案;然后,进行耦合磁路设计及仿真分析:利用Maxwell软件对多种耦合磁路进行3D仿真分析,确定耦合磁路最优设计方案,开展三维电磁仿真得到拾取装置与地面发射线圈间互感;紧接着,进行电气性能仿真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建立IPS系统电气仿真模型,仿真IPS系统传输功率及效率,根据供电需求确定补偿装置、地面逆变电源及DC/DC参数;最后,研制完成供电功率150 kW磁场耦合非接触供电系统,并部署于磁浮样车试验线,完成了现场EMC (electromagnetic magnetic compatibility)性能、电气性能测试验证. 验证结果表明:传输功率超过150 kW,效率92%,达到项目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0.
针对某车型在侧滑门关闭和行驶过程中,车身侧围振动明显过大的现象进行试验和CAE分析.找到了侧围振动过大的根源,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将振动幅值降低到了主观评价可以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