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63篇
综合类   82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3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71.
疏浚土正逐渐成为长江口滩涂造地泥沙资源供给的有效补充。长兴潜堤后方滩涂圈围工程紧邻长江口12.5 m深 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区位优势显著。在调查掌握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产量、分布、土质及稳定性 的基础上,针对圈围工程特点,比选适合的疏浚吹填工艺,并提出可行的吹泥上滩技术方案。结果表明:南港圆圆沙段航 道疏浚土产量丰富稳定、运距短且土质条件较好,可满足圈围工程吹填用砂的要求。各类疏浚吹填工艺中,艏吹和耙吸装 驳工艺的技术适用性较好,现阶段可采用技术成熟的艏吹方案进行疏浚吹填,而耙吸装驳方案可作为备选,待2013年底正 式投入运营时可应用于圈围工程。研究成果为圈围工程吹填开辟了砂源,实现了航道疏浚与圈围造地的双赢。  相似文献   
72.
满足交通网络流量增长态势的扩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通网络的实际应用中,流量的发展态势往往超出现存网络的最大流量承载能力,这就需要考虑如何提高网络的输送能力,即如何对交通网络进行扩能。本文基于发展态势的流量需求、扩能代价最低以及扩能拥堵程度高的线路条件,构造了最优的扩能算法。通过此算法,可以选择交通网络中最优的扩能路线。在交通运输领域,由于流量的发展态势需要扩能的问题普遍存在,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为交通网络的扩能决策、优化、设计等提供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73.
为了研究开级配排水式磨耗层路面(OGFC)的降噪特性,通过声级仪对采用胶粉改性沥青的OGFC路面和普通改性沥青的密集配路面在不同车型、车速、车况下进行噪声现场测试。结果表明,OGFC路面比普通密集配路面降噪量最高可达8.9dB。同时用驻波管法对两种路面的试样在不同厚度条件下测定其吸声系数,发现采用厚度为4cm的OGFC路面可获得最大的降噪效果。得出采用胶粉改性沥青厚度为4cm的开级配排水式磨耗层作为低噪声路面具有比较好的降噪特性。  相似文献   
74.
结合停车需求特点分析了停车需求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停车需求预测模型,该模型主要是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停车需求的经济、土地、交通的特征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影响停车需求的主成分,简化了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消除了网络输入之间的相关性,提高了网络的性能,实现了公共停车需求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75.
通过使用Geomagic软件的点云直接构造曲面技术,为摩托车新品开发、特别是整车外型零件的三维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于一些不需要产品开模,只要产品简单外形三维数据、用于出二维检验图纸,或进行摩托车各部件虚拟装配、检查零件之间干涉等情况,可以快捷地构造出复杂的曲面外形,既简化了工作流程,又提高了处理摩托车各个零部件之间干涉问题的反映速度,有效保证了新品开发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6.
为了研究含倾斜夹层场地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为可能的场地加固提供指导,基于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含倾斜夹层场地在El 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加速度、应变及位移响应特征,同时通过频谱分析讨论了夹层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并用拟静力分析得到场地的启动临界加速度及场地的稳定系数. 试验结果表明:夹层对于加速度峰值存在明显的削弱效果,加载地震波峰值越大,削弱程度越大,同时基岩中加速度放大系数呈现“量级饱和”特征;夹层处应变峰值最大,当加载地震波峰值大于0.33g时,场地平台与斜坡拐角下基覆中存在另一峰值,应变形状呈现“W”形;夹层对20 Hz附近频段的傅里叶幅值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同一土层反应谱卓越周期基本一致,不同土层反应谱差别较大,夹层处(0.31 s)卓越周期大于基岩(0.19 s)与基覆处(0.21 s);拟静力分析显示0.33g时场地的稳定系数为3.16,强风化带启动的临界加速度为1.42g.   相似文献   
77.
何冬华 《城市交通》2018,(1):47-53,6
广州市是中国最早推行TOD地铁+物业概念的城市。从1988年提出广州市地铁1号线规划方案到其沿线地铁+物业实施近30年的历程发现,美国基于白地设定的理想TOD的3D原则在运用于中国城市老城中心区时,往往面临实施失效的困境。尤其是高密度带来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缺失,老城区商业商务混合导致城市文化特质的表现不够,设计的创新也因缺乏机制保障而举步维艰。研究提出,中国在城市建成区开发建设轨道交通车站应更加注重与区域特征相结合的特色功能发展,推行适合中国城市中心区高密度+公共空间、混合利用+特色空间、良好设计+运行制度的开发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78.
针对现有洞口段浅埋偏压隧道支护结构在施工时所存在的容易坍塌、整体位移过大等问题,在充分发挥抗滑桩、锚索和管棚优点的基础上,利用交叉施工和分时注浆方法,提出一种洞口段浅埋偏压隧道新型防护结构。建立地形偏压下防护结构的简化分析模型,并利用M法对防护结构在地形偏压下的内力和位移进行求解;然后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对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进行修正,最终得出该新型结构在地形和施工偏压联合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状况。结合算例,对新型防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ADINA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简化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该新型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为优化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结构受力以及控制围岩变形,开展隧道洞型与双层初期支护支护时机研究。首先,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单、双层初期支护的支护效果及围岩变形规律;然后,采用FLAC3D软件对比分析马蹄形(高跨比0.80)、类圆形(高跨比0.90)、圆形(高跨比1.00)3种洞型下以及第1层初期支护变形达300、350、400 mm时施作第2层初期支护时隧道的受力与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1)对于高地应力Ⅲ级大变形围岩2车道隧道,采用双层初期支护较单层初期支护虽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但在施工过程中仍出现了拱肩破坏、仰拱开裂等现象; 2)适当增大隧道高跨比可有效降低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高跨比为1.00时效果最好; 3)适当增大第1层初期支护的预留变形量,推迟第2层初期支护的支护时间,支护应力大幅降低,因此,建议第1层初期支护变形达400 mm时施作第2层初期支护。  相似文献   
80.
轿车底盘零部件耐久性虚拟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栋华  靳晓雄  周鋐  金锋  江学明 《汽车工程》2007,29(11):998-1001
针对轿车开发过程中传统耐久性试验周期长费用高的缺点,以实车道路载荷谱采集试验为基础,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MBS)和有限元(FEA)仿真技术建立整车的虚拟仿真模型,通过耐久性虚拟试验实现整车开发过程中底盘零部件疲劳寿命的有效预估。将疲劳寿命的仿真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耐久性虚拟试验可以有效地实现关键零部件的疲劳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