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3篇 |
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65篇 |
综合类 | 234篇 |
水路运输 | 104篇 |
铁路运输 | 176篇 |
综合运输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龙源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21,(2):4-8,27
针对内燃动力轨道交通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当前主要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文章结合某内燃动车组的总体参数和配置情况,将内燃机组匹配蓄电池的混合动力方案与纯内燃机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混合动力选型和配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动力匹配方案在降低整车能耗和节省燃油消耗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62.
对分段绝缘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从多方面分析了滑道烧损、绝缘失效、弓网剐碰产生的原因;对受电弓和分段绝缘器的结构、材料以及导流转换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分段绝缘器的工作条件、安装位置、检修要点、弓网匹配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3.
64.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站场设计标准与常规铁路站场有很大区别,站场岔后曲线应满足较高的列车通过速度,以满足站场接发列车能力.本文采用车线动力分析方法研究高速铁路站场岔后曲线插入段和缓和曲线长度对行车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站场岔后曲线参数合理取值,为高速铁路站场设计参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根据舒适度条件,给出了不同通过速度条件下岔后曲线半径与超高匹配关系,以及不同岔后曲线半径条件下缓和曲线长度取值;对岔后曲线插入段和缓和曲线长度优化研究表明:通过岔后曲线夹直线长度应尽量避免取夹直线上车辆第一周期峰值衰减距离与定距之和,对于1200 m曲线,其夹直线不宜选取30 m;岔后缓和曲线长度超过50 m时,对车辆舒适性的改善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65.
分别建立方形空钢管柱和方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两者进行屈曲分析.通过与相关试验数据以及理论计算结果比较,发现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所采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是合理的,可用于评估方形钢管混凝土柱钢管壁的屈曲强度. 相似文献
66.
城市轨道交通低压配电广泛采用交流配电系统。随着直流用电设备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大量应用,采用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将成为趋势。但是,中外均缺乏城市轨道交通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的工程案例和设计标准。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低压直流配电的电压等级选取、配电系统结构、接地类型和电气保护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供电距离时,DC 750(±375)V供电网络的供电能力约为AC 380V的4倍。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用电负荷特点,低压直流供电系统主母线电压等级采用DC 750(±375)V、DC 220V(±110)V两级,主接线结构采用双极三线制,城市轨道交通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应采用IT接地型式。 相似文献
67.
相对传统的电磁型磁悬浮(EMS)列车,永磁电磁混合型磁悬浮(PEMS)列车可以降低功耗、减少发热,还可以实现大气隙悬浮,但存在吸死的可能是目前阻碍其向工程应用发展的最大障碍,提出一种新型永磁电磁混合磁铁结构.使得系统具备冗余性,并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新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很好地完成悬浮和吸死防护任务,分析了相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68.
69.
格子Boltzmann方法在串列双圆柱绕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对二维静止串列双圆柱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提高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采用了多块网格耦合算法,并在圆柱曲边界处采用了较为精确的边界处理方法。提取了圆柱的升阻力系数,讨论了圆柱间距对圆柱受力情况和尾流特征的影响。数值模拟在雷诺数Re=200条件下进行,对两圆柱中心间距为1.5~4.0D(D为圆柱直径)之间的典型间距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圆柱升阻力系数以及尾流中涡和流线的变化,验证了临界间距的存在,模拟结果和已有研究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70.
本文对电磁悬浮型常导高速磁浮列车绝对定位传感器进行工程化设计研究。建立传感器的解析电磁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标志板的屏蔽特性,从而为线圈设计及传感器工作频率的选择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针对传感器的读码准确率、实时性和鲁棒性问题,对信号调理电路的动态特性及参数选择进行分析与设计,并基于有限状态机设计传感器的读码算法。试验表明本文所设计的传感器稳定可靠,可保证样车试验的长期顺利进行。该传感器同样适用于中低速磁浮列车,对于轮轨列车定位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