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55篇
综合类   84篇
水路运输   34篇
铁路运输   66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In the interest of extending the operation time of underwater mooring platforms, it is promising and feasible to harvest energy from ocean. A low frequency horizontal pendulum ocean kinetic energy harvester for underwater mooring platforms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everal series of experimental tests on energy harvesting were carried out. The present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including excitation frequency, excitation amplitude, inertia modification (ballasting) and pendulum rod length, on the energy harvesting performanc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ype of horizontal pendulum energy harvester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at resonant frequencies 0.2, 0.25 and 0.3 Hz, with the pendulum pitch angle 3°, 4° and 5°, respectively.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energy harvester can slightly tune the natural frequency to meet the prominent excitation frequency through varying the pendulum pitch angle. The test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optimal output power take off damping is 30 or 40 Ω in most case, and the maximum average output power can reach 0.3 W, with high normalized power density of 3453.8 kg/m3. Similar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parameters, excitation amplitude, inertia modification (ballasting), and pendulum rod length,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nergy harvesting. This work constitutes a preliminary step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 low frequency horizontal pendulum ocean kinetic energy harvester for underwater mooring platforms.  相似文献   
142.
船舶航向操舵控制是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而工程上经常使用的常规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控制器则为线性控制,至于模糊控制虽为非线性控制,但稳态精度不高。将常规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基于Norrbin非线性系统模型和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步骤,提出一种新的船舶航向控制算法,即船舶航向模糊自整定操舵控制器,并针对5 446标准箱的集装箱船舶,用Matlab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可以使船舶航向控制从动态和稳态上都具有较好的精度,跟踪响应迅速,超调量小。  相似文献   
143.
XML与数据库交互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XML的数据存取机制和XML与数据库的映射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XML与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的设计方案.通过ADO.NET实现对数据库系统的连接,在Web服务器与数据库之间建立一个数据业务接口,实现数据库中数据到XML文档和XML文档到数据库中表数据的转换.数据库与外界之间都以XML文档作为交换介质,屏蔽了所有数据库有关的技术细节,同时使系统的可扩展性更好.本文对异构数据源的数据交换有通用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4.
原创型根式基础关键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式基础是一种创新型基础形式,是在沉井井壁预留顶推孔,待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后,将预制好的根键顶入土中,在保证根键与沉井固结后形成的一种仿生基础.主要介绍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根式基础关键施工环节的施工工艺,包括轻型根式沉井下沉方法、根键的顶推成套装置、根键顶推的工艺、根键顶推过程的止水等.  相似文献   
145.
振荡压实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压实原理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各种压实方法.通过对振荡压实特点的分析,解析了振荡压路机与压实材料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振荡压路机与热沥青混合料相互作用过程的现场试验,对振动压实和振荡压实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际应用表明:振荡压实能充分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有效地提高桥面的平整度,而且振荡压实是大型桥梁桥面铺装层压实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6.
针对平原区等级公路复杂的交通环境与接入口密集程度比较高有关,且接入口相关的事故比例也较高的情况,进行了平原区接入口对安全影响特性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收集了大量平原区公路的道路和年交通事故、交通组成等数据信息,对平原区公路接入口对安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量化研究,包括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性研究和四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性研究,分析指标包括针对事故率的分析和死亡率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接入口对安全的影响呈现出分段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7.
车亭碛水道小南海滩为长江上游重点碍航河段,兼具浅险滩和急流滩的特点。选用多年实测资料研究该河段水沙特性以及岸线、深泓和典型断面等变化,分析小南海滩近几十年尤其三峡成库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小南海滩段平面形态稳定,但局部深槽位置受整治工程影响发生显著变化。三峡蓄水后,小南海滩段枯期处于回水变动区内。由于枯水小流量挟沙能力弱,且上游向家坝拦蓄大量泥沙,因而未发生明显淤积,其演变仍以整治工程措施为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48.
基于非结构动态网格重构技术,采用SA模型以及VOF方法,分别对NACA0012二维翼型自由空间、近地效应以及近水面效应的非定常运动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并根据建立的基于小幅度强迫振动的组合动导数辨识方法计算了各个攻角下动导数。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动导数计算方法准确可靠;中小攻角下,地面与水面以管道效应影响流场,均损失了动态阻尼,柔性的水面损失更多,动导数绝对值更小;大攻角时,两者表现为阻塞效应,柔性水面下的动态阻尼增大,动导数绝对值也变大;相比地面效应,柔性的水面影响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49.
北京市地下水环境变化对地下交通设施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北京市地下交通设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区地下水分布、动态规律及其未来变化趋势,探讨了地下水水位变化对地下交通设施的侵蚀、稳定性的影响,对地下交通设施结构材料的影响,分析了地下交通设施建设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地下水变化对地下交通设施安全影响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0.
针对国有企业体制转型、实现市场经济模式的发展,论述了一航局所属三个船厂依据市场预测和发展战略的需要,着力开拓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公司技术和装备的整体优势,改革、创新,切实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在短短的5年间,使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翻两番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