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8篇
  免费   253篇
公路运输   1351篇
综合类   1367篇
水路运输   1312篇
铁路运输   918篇
综合运输   16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苗猛 《中国海事》2015,(3):51-53
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高焦面杆形灯浮标的技术特性,该灯浮标有助于提高冬季航标的助航效能,提升港口通航能力。  相似文献   
102.
对S32101双相不锈钢焊后进行超声冲击处理,观察超声冲击处理前后母材及焊缝的组织形貌,采用XRD应力测试仪分析超声冲击处理前后焊缝及其附近的残余应力分布,并利用硬度计对焊缝截面进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超声冲击处理后母材和焊缝都发生了塑性变形,母材中的铁素体组织被细化,奥氏体被拉长、破碎;焊缝表面的组织产生塑性变形,魏氏体状奥氏体和晶内奥氏体被细化,且被细化的晶粒均匀分布在焊缝表层,超声冲击处理强度为10 s/cm~2时效果最佳,可将600 MPa的拉应力转化为600 MPa的压应力.超声冲击处理过后表层的硬度分布更加均匀且硬度值提高了50~90 HV.  相似文献   
103.
集结模式决定了货车集结过程的结束条件,定点集结是一种高效率的集结方式,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针对放宽条件定点集结模式下编组站车辆集结过程,建立离散时间批到达批服务排队模型,利用嵌入式马尔可夫链方法求得离去时刻瞬时系统集结车辆队长分布,并求得任意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最小编成辆数,车组大小分布,车流到达强度,服务时间间隔分布对车辆平均集结队长,集结延误时间,效率,一昼夜发送车流量等系统指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车辆集结排队系统影响明显.因此,利用本文提出的模型能为编组站的精细化管理和车流组织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4.
董斌 《交通标准化》2012,(20):43-44
混凝土的蜂窝和麻面问题严重危害了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和外观。对混凝土的蜂窝和麻面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具体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可促进施工质量达到相关规范、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5.
106.
研究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头时距对不同CACC比例下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关系,进而为CACC车头时距设计提供参考. 应用优化速度模型(Optimal Velocity Model,OVM)作为手动车辆的跟驰模型,PATH真车实验标定的模型作为CACC车辆的跟驰模型. 基于传递函数理论,推导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判别条件,计算关于CACC比例与平衡态速度的混合交通流稳定域. 分析混合交通流在任意速度下稳定所需满足的临界CACC比例与CACC车头时距的解析关系,提出随CACC比例增加的可变 CACC车头时距设计策略,并通过数值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可变CACC车头时距策略的正确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提可变CACC车头时距策略下,CACC车头时距随CACC比例增加而逐渐降低,避免取值较大影响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的提升;当CACC比例大于35%时,混合交通流在任意速度下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大规模CACC真车实验的实施提供理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基于计算思维和计算透镜, 分析了集装箱码头的装卸作业与调度决策, 基于“并行计算”、“异构计算”和“可重构计算”提出了计算物流视角下的集装箱码头作业层次化、并行、异构与可重构计算模型; 将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多种典型计算体系结构的设计思想和运作机制, 泛化、迁移、修正、融合和定制到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中, 设计了面向此计算模型的混合调度策略, 提出了集装箱码头调度新的抽象计算模型与工程解决路径; 以某大型集装箱码头为实例, 基于集装箱码头作业层次化、并行、异构与可重构计算模型, 进行了物流广义计算自动化的设计与性能评估。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计算模型能确定码头的集装箱吞吐量上限, 实例中约为码头年设计能力的2.75倍; 在满负荷情况下, 基于等待作业集装箱队列的负载均衡调度策略和基于等待作业船型的负载均衡调度策略均能将大型集装箱干线船舶物流广义计算任务延迟缩短约17 h; 在明显作业过载时, 前者能将物流广义计算任务延迟减少100~110 h, 后者能减少约120 h; 在满负荷和作业过载情况下, 2种策略均能缩短大型集装箱干线船舶物流广义计算访问存储时间1~2 h, 后者在作业过载情况下表现更佳; 2种策略都能很好地优先服务重点班轮集合, 且有各自对应的适用状况和调度重点, 码头管理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108.
生态挡墙与轻质混凝土填筑路基,既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路基填筑空间受限、地基承载力不足、路基存在失稳风险的问题,又能解决路基绿化、路容美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生态挡墙联合轻质混凝土路基填筑思路及方法,提出方案施工工艺,分析了绿化措施及相关植物选择原则,供道路挡土墙绿化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移动闭塞条件下“闭塞分区”呈现出“移动”和“长度变化”的特征,其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固定闭塞系统更加复杂。本文建立了移动闭塞系统区间通过能力的数学模型,对区间通过能力与列车追踪运行速度、跟驰车距和列车性能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就关鍵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运行控制与行车组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0.
Traditional macroscopic traffic flow modeling framework adopts the spatial–temporal coordinate system to analyze traffic flow dynamics. With such modeling and analysis paradigm, complications arise for traffic flow data collected from mobile sensors such as probe vehicles equipped with mobile phones, Bluetooth,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devices. The vehicle‐based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call for new modeling thoughts that address the unique features of moving measurements and explore their full potential. In this paper, we look into the concept of vehicular fundamental diagram (VFD) and discuss its engineering implications. VFD corresponds to a conventional fundamental diagram (FD) in the kinematic wave (KW) theory that adopts space–time coordinates. Similar to the regular FD in the KW theory, VFD encapsulates all traffic flow dynamics. In this paper, to demonstrate the full potential of VFD in interpreting multilane traffic flow dynamics, we generalize the classical Edie's formula and propose a direct approach of reconstructing VFD from traffic measurements in the vehicular coordinates. A smooth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onphysical fluctuation of traffic states calculated from multilane vehicle trajectories. As an example, we apply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to explore the next‐generation simulation datasets and identify the existence and forms of shock waves in different coordinate systems. Our findings provide empirical justifications and further insight for the Lagrangian traffic flow theory and models when applied in practice.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