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32篇
综合类   37篇
水路运输   40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行车安全中和监控网络中有关检测设备的校验问题,提出基于确报纠错的多系统校验算法,研究校验算法的思想和检测信息扩展属性的生成,使得检测设备的信息更准确和更完整.  相似文献   
22.
介绍运输收入稽查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就系统目标、特点和功能模块进行阐述,并讨论系统关键技术的设计.该系统已经通过上海铁路局科委验收,并在全局收入部门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3.
将高应变拟合分析的荷载-沉降(Q-S)曲线与静载试验直接测得的Q-S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可获得千枚岩上覆钙质砂层大直径钢管桩的沉降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大直径钢管桩穿过较薄的钙质砂层且进入较硬的强风化千枚岩层足够深度时,Q-S特性表现为端承型桩,桩顶沉降主要由桩身压缩引起,残余沉降小;当大直径钢管桩穿过深厚钙质砂层且桩端支承于偏软的强风化千枚岩层时,Q-S特性表现为摩擦型桩,无论高应变还是静载试验,均能充分发挥土阻力,达到极限荷载时沉降急剧增大,累计总沉降量和残余沉降大;千枚岩层上覆钙质砂层的厚度对大直径钢管桩承载力影响微小,大直径钢管桩的极限承载力主要取决于穿过钙质砂层后进入千枚岩层的深度以及千枚岩持力层强弱。  相似文献   
24.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政治上层建筑的改善给予推动;先进文化及其前进方向包含了政治体制的内容,民主与法治的问题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反映了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从根本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改善和提高政治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5.
铁路专用计量器具的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铁专量具新产品技术认证保证了用于铁路计量和检测的产品质量。介绍技术认证应提交的资料及资料审查的重点,指出企业在申报资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鞍山车务段货运安全工作的调查研究,归纳了货运人员、货主、技术设备、车站管理4个影响货运安全的因素,对车务段货运安全工作进行了评估,提出了确保货运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某液压模块式组合挂车悬架结构件的强度及疲劳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液压模块式组合挂车的悬架摆臂部件在使用中出现局部断裂,对车辆的行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建立某液压模块式组合挂车悬架系统模型,应用ANSYS对液压悬架摆臂部分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摆臂的应力、变形等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摆臂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因为血管分叉处斑块的稳定性难以判定,本研究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人群中梗死相关动脉(IRAs)血栓性病变与血管分叉的关系,从斑块破裂后的结局探索斑块破裂的规律.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11月连续274例STEMI患者,冠脉造影(CAG)后剔除6例支架内血栓及1例伴有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根据...  相似文献   
29.
低应变反射波法较易判断桩顶以下首个缺陷,而当灌注桩存在复合缺陷时,因缺陷反射的叠加效应将导致其他缺陷难以识别甚至影响首个缺陷的判断。结合高桩码头灌注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实例,分析不同类型复合缺陷的反射波曲线特征,研究复合缺陷的识别和检测方法,并提出接桩、拔除外套筒、增加护筒长度及优化泥浆更新方法、凿除桩头等验证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0.
为深入探讨层状黏性土中静压桩的贯入机制,结合离散元PFC2D软件在处理大变形、非线性等问题的优势,考虑到接触黏结模型对模拟土体的优越性,建立了静压桩贯入层状黏土中的离散元模型,实现了离散元中静压桩的贯入过程;探讨了静压桩贯入过程中压桩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侧径向压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从细观层次上分析了不同桩径的静压桩贯入层状土中土体接触力链的分布特征,明确了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的变化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桩径的增大,土层的变化对压桩力的影响逐渐减小;桩侧摩阻力和桩侧径向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相似,在同一贯入深度处均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不同土层接触力链的表现形式不同,桩端位于粉质黏土层时,桩端的影响范围约为7D (D为桩径),桩端位于粉土层时,桩端的影响范围约为9D;粉质黏土中土颗粒主要以径向位移为主,而在粉土层中土颗粒位移受其上下土层的软硬程度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