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57篇
综合类   77篇
水路运输   30篇
铁路运输   3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司玉迪 《隧道建设》2017,37(Z1):212-218
为了解决复杂硬岩地质条件下城市地铁隧道能够安全、快速地开挖建设,以青岛地铁2号线双护盾TBM施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TBM掘进过程中施工数据的控制和分析,得出双护盾TBM可良好适应于青岛地铁隧道施工掘进。通过施工实践,针对小半径曲线隧道和破碎围岩条件下的双护盾TBM掘进作业提出了施工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2.
83.
为满足3 C放电倍率下电池组散热要求,提出了PCM泡沫铝/液冷复合式散热方案,利用有限元法对散热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运用响应面法分析了PCM泡沫铝孔隙率、流道间距、液体流速对电池组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率和液体流速对电池组最高温度影响显著,增加孔隙率和液体流速可降低电池组最高温度,但当孔隙率和液体流速分别大于84%和0.06 m/s时,电池组最高温度趋于稳定;液体流速对电池组温差影响显著,增加液体流速可提高电池组均温性能,当流速仅为0.04 m/s时,复合式散热系统最高温度为319.0 K,比纯被动和纯液冷散热系统最高温度分别降低了4、4.9 K,且电池组温差仅为1.8 K.  相似文献   
84.
司贤超 《隧道建设》2010,(Z1):400-405
结合共和隧道工程施工实例,介绍在高地应力和顺层偏压等综合作用下,围岩初期支护大变形特点,分析这种特殊地质病害的原因,并通过各种施工方案的对比,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及后续施工对策。同时,简要阐述初期支护大变形段的处理技术措施,为今后同类型地质病害的隧道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5.
86.
从路段流量估计OD交通量的新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给出了一种增广的用户平衡配流问题的优化模型及求解算法,然后提出了一个从 路段流量估计OD交通量的双层规划棋型及求解算法.由于新方法再生迭代无需计算和存贮路 径流量,只需用到路段流量,因此可以适用于大型城市交通网的OD需求估计向题.  相似文献   
87.
控制和预防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设计、原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养护和其他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合理的裂缝控制措施,可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8.
基于地应力测试的公路岩爆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应力是由于地质构造形成的岩体内部的应力,其分布异常经常造成隧道施工的岩爆危害.利用常用的水压致裂法,获取了某公路隧道最深处的地应力分布特征,最大水平主应力值σH=15.87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值σh=11.25 MPa、自重应力值σv=13.50 MPa.在此基础上,利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判别法、Russenes判别法、Turchaninov判别法、Hoek判别法等4种岩爆判别法对其进行了定性或定量评价.各方法均认为该隧道不存在产生岩爆的可能,该地应力条件下隧道施工是安全的.该方法体系可供类似隧道的岩爆评价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89.
根据液压夯实机的功能,对其液压系统进行了设计;介绍了该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元件选型,最后对系统的发热进行了验算.装机试验表明,该液压系统能够可靠地工作于快速液压夯实机之上.  相似文献   
90.
阐述了高速受电弓结构模型及CFD计算模型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对其进行空气动力学和流固耦合静力学分析的过程和方法.计算发现在加速风情况下受电弓风压与风速加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基于流固耦合分析,获得了受电弓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其中受电弓下臂杆横、纵梁交界处应力最大,从而为受电弓强度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