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86篇
公路运输   255篇
综合类   264篇
水路运输   280篇
铁路运输   132篇
综合运输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21.
应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Zn(Ac)/PVP复合纳米纤维,经650℃煅烧后得到直径为95 nm的ZnO纳米纤维.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ZnO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O纳米纤维由粒径约30~50nm的微粒组成,为粗糙多孔的网状结构.同时,研究了ZnO纳米纤维传感器的气敏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300℃时对低浓度(10 ppm)的乙醇具有高灵敏性和很好的选择性.另外,讨论了ZnO纳米纤维的气敏机制.  相似文献   
922.
在对锻造钩舌曲面实测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基于CATIA v5软件,通过运用曲面修改及优化技术对设计三维模型进行调整及修改,以图纸、三态检测和样板检测为依据,调整修改钩舌上下牵引、冲击曲面,护销突缘等部分的结构几何尺寸,同时工艺上提高了钩舌销孔的定位精度.采用修改后的钩舌三维模型进行实际数控加工,经检测试件全部符合检测要求,证明了该调整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3.
金凤  万超 《水运工程》2016,(4):29-34
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在FLUENT软件计算平台上建立了二维规则波数值波浪水槽,对透空平板、有梁面板结构底面受到的波浪冲击压强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数学模型采用RA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以VOF方法处理自由表面。通过对不同工况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模型的造消波性能和应用的有效性。然后通过计算,得到了波浪冲击过程中面板底部冲击压强的分布规律,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统计,提出了面板底面冲击压强分布宽度的拟合公式,作为工程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924.
为研究钢-混组合梁(钢结构桥梁)遭遇碳氢火灾时的耐火性能与抗火设计方法,设计制作了3榀大比例钢-混组合缩尺试验梁,包括简支体系箱形截面梁、连续体系箱形截面和双肋工字形钢截面梁。开展了碳氢火灾下(前期燃油急速升温和后期天然气维持高温)简支梁跨中受火和连续梁单跨局部受火试验,获悉了截面温度场、受火跨和非受火跨挠度变化路径、裂缝发展模式、钢板屈曲特征和破坏模式。分析得到了组合梁在碳氢火灾下的耐火极限,深入揭示了组合梁截面类型和结构体系对组合梁耐火性能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具有显著的热沉效应,火灾下钢梁的升温速率远快于混凝土板,停火后钢梁温度迅速降低而混凝土板温度持续升高,混凝土板上层的温度在停火48 min后仍然呈走高趋势;碳氢火灾下简支体系钢-混组合梁的挠度从初期就表现出快速增大的趋势,最终因挠度过大而失效;连续体系钢-混组合梁受火跨的挠度在初期增长较为缓慢,最终由于墩顶负弯矩区和跨中正弯矩区均出现塑性铰,梁转为机构体系,使得跨中挠度快速增大而破坏;连续体系钢-混组合梁非受火跨由于变形协调性先上拱,随后由于受火跨刚度衰退转向下挠;闭口截面箱梁仅外表面受火,其耐火性能显著优于双肋工字形钢截面梁,在相似荷载水平下其耐火极限分别为48 min和42 min;连续体系钢-混组合梁由于多余约束的存在,从受火开始就发生剧烈的内力重分布和变形协调,相较于简支梁,其耐火极限可提高100%;高温下连续体系钢-混组合梁出现的塑性铰与常温下的不同,是一种刚度逐渐降低的时变塑性铰。研究成果可为钢结构桥梁的耐火试验方法提供指导依据,也可为其抗火设计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5.
针对南方湿热地区红黏土路基受干湿交替环境和行车荷载往复作用而出现过大附加沉降的问题,为揭示反复湿化和动载联合作用下路基红黏土的累积变形演变规律,采用喷雾加湿和暖风干燥的方法对压实红黏土试样进行定量增湿与脱湿,制备了4个不同湿化幅度和5种不同湿化次数的试样,并通过动三轴试验测试了湿化幅度、湿化次数和动应力幅值对累积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累积塑性应变随湿化幅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存在临界湿化幅度为1.5%,超此幅值时累积应变成倍增加;试样经历初次湿化时,即从0次到1次,累积应变增幅较大,第2次和第3次时增幅放缓,而进行到第4次时,累积应变增幅又变大;动应力较小时,累积应变在较少振动次数下趋于稳定,而当动应力超过临界动应力水平,试样累积应变迅速增长直至破坏,且动应力对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随着反复湿化幅度和次数的增加而增大;累积应变状态受湿化幅度、湿化次数和动应力幅值的耦合影响,从塑性安定型演变为增量破坏型,其典型滞回曲线形状由从疏到密变化到从密到疏,面积越来越大。最后基于试验加载结束时累积应变的幂函数变化规律,以湿化幅度、湿化次数和动应力幅值为变量,建立了动力湿化应变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实际工程常出现的稳定型累积应变状态的湿化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926.
道路交通事故的产生对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影响巨大,国内外学者在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了整体把握道路交通事故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从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选取了2000—2020年与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的3 943篇文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软件平台从文献分布特征、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事故黑点鉴别与影响因素分析、事故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事故伤害(RTI)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预防、事故处理与安全管理、事故仿真与驾驶行为分析这5个研究方向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趋势与热点问题。研究表明:①从作者合作方面分析发现道路交通事故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②对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国内外期刊关键词共现类别基本一致,说明国内外对道路交通事故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③数据分析发现当前研究还存在实时交通事故评价手段欠缺、道路交通伤害数据结构不统一、事故仿真模型的通用性与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问题;④从研究趋势的演进来看,未来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927.
基于单片机的液力耦合器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液力耦合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以C8051F3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高速开关阀代替比例阀,设计了液力耦合器智能监控系统的硬件电路,通过控制伺服油缸活塞的进给量来调节液力耦合器的输出转速;最后建立了伺服油缸的数学模型,用Matlab软件的Fuzzy Logic和Simulink工具箱对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928.
依托某双塔对称体系自锚式悬索桥,按几何缩尺比1∶50进行模型静力性能试验研究。模型设计上运用基于刚度相似原理的方程式分析法,获得了多相介质缩尺模型与结构原型的静力相似判据。采用模型试验与有限位移理论相互印证的手段,研究了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在合理成桥状态下的静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除塔附近加强吊杆外,全桥吊索应力分布较为均匀;主缆应力分布特征与主缆线形具有较强相关性;加劲梁在弯矩与轴力组合作用下,上下缘应力分布较为均匀,线形符合设计要求;成桥状态各构件安全储备较大;模型验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同时印证了缩尺模型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29.
采用理论和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特点及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与本科教学关系的基础上,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船舶流体力学"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讨论,提出网络环境的"船舶流体力学"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开发相应的网络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930.
万里 《西部交通科技》2014,(4):27-29,79
隧道掌子面的开挖炮眼设计是爆破开挖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是否将直接影响到开挖炮眼的施工质量及掌子面的爆破效果,对隧道的掘进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文章以宝石山隧道为例,从炮眼数量、药量、深度、布局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隧道掌子面开挖炮眼设计的具体要求,为类似隧道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