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106篇
公路运输   366篇
综合类   320篇
水路运输   324篇
铁路运输   198篇
综合运输   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熊宇茜  叶昕  王可 《综合运输》2022,(1):3-8+69
随着城市尺度不断扩张,由职住分离带来的长距离、长时间通勤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为研究多模式交通环境上海居民职住位置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网络问卷调查数据、上海市路网数据及房价数据,构建方式选择与目的地选择联合模型,按照选择次序,分析各出行方式的服务水平和房价等变量对居住地和工作地的选择影响。结果表明,居民倾向于选择通勤距离近、交通可达性良好、房价低和人文生活环境较好的小区工作生活,同时年长者和低收入群体对通勤距离和房价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考虑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 CAV)应用先进的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技术,可以采用智能交叉口的组织形式,大幅提升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为降低CAV与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 HV)混行条件下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出行成本,提出智能交叉口在城 市交通网络中的布局优化问题,建立数学优化模型并求解。首先,基于对两类车辆行驶特性的分析,建立混合用户均衡模型,描述CAV与HV的路径选择行为;其次,从交通规划者的角度,以系统最优为目标,整合混合用户均衡模型,建立面向新型混合交通流的智能交叉口网络布局优化模型,并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选取Sioux-Falls交通网络作为案例分析,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并研究CAV渗透率变化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智能交叉口在城市路网中的合理规划极大地提高了新型混行场景下城市交通系统的出行效率,同时,大幅降低了由于网联自动 驾驶单方面技术优势带来的CAV与HV的出行效率差距,增进了出行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黄土湿化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三轴试验,研究黄土湿化应力应变关系、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通过等围压固结湿化试验和三轴剪切湿化试验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获得不同围压条件下固结湿化变形随时间变化规律,初始含水量、压实度的影响规律;获得不同应力水平下湿化应力应变关系、剪切湿化变形规律以及湿化对强度的影响等成果。 研究结论:(1)湿化变形受初始含水量及压实度的影响很大;(2)湿化条件与不浸水条件下,应力一应变关系均表现为应变硬化特性;(3)剪切湿化体积变形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减小,轴向变形随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应力水平下,体积变形与轴向变形均随平均主应力的增大而减小;(4)湿化不仅降低了黄土的强度,也降低了黄土达到破坏时的应变。  相似文献   
4.
编组场自动化设备防雷措施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衡阳北编组场担负着京广、湘桂2条干线的列车解编任务,运输较繁忙,解编作业量较大.由于衡阳北是一个雷害严重的地区,2003年至2004年共发生雷害26次,其中19次造成防雷设施损坏,9次损坏了计算机控制设备,直接影响编组场作业的安全和效率.特别是2005年6月17日14:25,因受强雷电击,整个编组场瘫痪,打乱了运输秩序,严重影响了运输生产.  相似文献   
5.
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用晶闸管除需通过常规的特性测试外,还必须多次进行多项特殊项目测试,例如极限性的临界电压上升率(dv/dt)和不同dv/dt下的电压转折关系测试。文章论述了一种测试±66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用晶闸管临界电压上升率特性的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其数据采集、波形显示以及结果记录均由Labview编写的控制程序完成,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铜陵长江大桥主桥为90 m+240 m+630 m+240 m+90 m的5跨公铁两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大桥下层为设计时速250 km的合福客专双线和时速160km的合庐铜Ⅰ级线路双线共四线铁路.为考察大跨度钢桥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针对铜陵长江大桥和桥上无砟轨道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车线桥动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铜陵长江大桥在铁路桥面受力较大区域采用正交异性钢箱结构,能显著增强横断面的横向和扭转刚度,使得各跨桥梁的变形曲线较为平缓,梁端局部区域未出现明显的变形差异,且梁端压重有效降低行车条件下的桥面振动加速度,因而具备铺设无砟轨道的刚度条件;从行车安全角度,建议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下减振垫层的刚度取0.1 N·mm-3;轴重较大的列车通过时,几乎所有的道床板在边支点附近均发生与桥面脱离的现象,而高速列车通过时,只有中跨跨中附近的道床板在边支点附近出现与桥面脱离的现象,且减振垫层刚度的差异对这种道床板与桥面脱离的现象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刚性悬索加劲钢桁梁桥塔柱受力特点,引入等效弹簧约束,建立简化的塔柱纵向稳定计算模型,采用中性平衡法推导出塔柱稳定特征方程.以东江大桥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实桥空间与平面(单片桁)有限元模型,计算等效弹簧刚度系数值,进而得出塔柱纵向稳定计算长度系数.对比分析不同边界条件(不同弹簧刚度)对塔柱纵向稳定计算长度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成桥阶段塔柱纵向稳定时可仅在塔柱弯曲平面进行,而无需考虑支点横联的影响和结构的空间效应;塔柱纵向稳定计算长度系数受塔柱的上端侧移约束刚度的影响较小,下端转动约束刚度的影响较大,上端转动约束刚度的影响最显著,且随三者的增大均减小;适当增大塔柱上端转动约束刚度最能有效地减小塔柱纵向稳定计算长度系数;此类桥梁塔柱纵向稳定计算长度系数合理取值范围为0.65~0.8.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沿线的黄土广泛分布,湿陷性黄土区段占全线总长度的65%,湿陷程度从轻微(Ⅰ级)到严重(Ⅳ级),涵盖了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全部类型。在这样复杂的工程地质地段修建高速铁路,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因此,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前期,根据沿线黄土丘陵、伊河和洛河二级阶地、黄土塬、黄河二级阶地、渭河二级阶地等不同地貌单元特点,选择典型的试坑浸水试验场地,在充分浸水条件下,查明湿陷性黄土在大面积浸水条件下的影响范围,并为地基处理和防排水设计提供试验资料。研究结论:通过试验研究表明:8个现场浸水试验场地完全浸水后的浸润线斜率在1.3~6.0之间;试坑外15 mm湿陷变形量发生位置距浸水试坑边的水平距离自东向西逐渐增大,为6~15 m;防排水措施距路肩的水平距离为0.2~0.5倍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设计深度在DK233~DK250段、DK250~DK321段和DK321~DK356段分别为0.32H-1.60a、1.53H-3.40a、0.88H-1.75a。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铁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初步建立了以生态环境、噪声与振动环境、电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和社会环境等7个互为关联和补充环境因子构成的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成都至都江堰铁路环境影响后评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双层集装箱平车的运行和试验中发现重车时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超出相关规范的限值。为此从试验数据分析和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计算两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车载集装箱附加质量引起车体自身的高频弹性振动及垂向弯曲振动模态的改变,进而造成加速度超出规定限值。可通过优化车体结构及相关特性参数等措施来避免或减小加速度超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