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9篇
  免费   699篇
公路运输   2629篇
综合类   2914篇
水路运输   2394篇
铁路运输   1406篇
综合运输   22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544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666篇
  2011年   673篇
  2010年   750篇
  2009年   692篇
  2008年   701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657篇
  2005年   516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研究目的:围岩挤压变形预测是高地应力地区软弱围岩隧道勘察和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常用的临界埋深法和临界应力比值法均有局限性,迫切需要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隧道围岩挤压变形预测方法。研究结论:围岩挤压变形预测可采用强度应力比进行,建议采用Hoek-Brown经验强度公式和GSI法对岩体强度进行估算,F中地应力应取垂直于隧道走向的最大地应力。挤压变形破坏大都发生在F≤1的情况下,而剧烈挤压变形一般发生在F≤0.5时,可将0.5和1分别作为不同级别挤压变形的临界预测值。实践表明,采用F值法对围岩挤压变形进行预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2.
研究目的:因盘活闲置国有资产的迫切需要,某些城市的城轨交通线路工程,利用地下既有设施,因其线间距比较小,加大线间距困难,维持原有线间距将成为工程的首要选择。规范规定单渡线线间距不应小于一定数值。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利用既有人防隧道工程,受限界限制,线间距定为3.4 m。根据要求,分别在两个既有站设置了3.4 m线间距单渡线。"小线间距"单渡线,在设计、铺设、营运以及养护维修等方面经验甚少,因此除了需要研究渡线结构安全性以外,还必须分析研究其在各种运行位置时脱轨或者脱钩危险性,确保列车安全通过。研究结论:(1)车辆通过3.4 m线间距单渡线时,转向架最不利位置的转动角度在转向架结构性能允许范围内。车钩最不利位置的转动角度、伸缩量在车钩结构性能允许范围内。(2)3.4 m单渡线侧向运行时不载客的情况下,车速不宜超过20 km/h;侧向有载客需要的情况下,车速不宜超过15 km/h。  相似文献   
123.
研究目的:国内外已建混合梁桥的钢梁与混凝土梁都是通过专门设计的钢混结合段进行过渡连接,各个桥梁的钢混结合段构造形式差异大,如何确保连接构造的合理、安全和可靠,以及关于钢混结合段的力学行为、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结论:在轴压荷载作用下,钢混结合段中剪力件和核心混凝土柱承受的力大小与它们各自的刚度成正比;钢混结合段的仿真计算,应按不同计算目的,选择如弹簧模型、不考虑粘结滑移的实体模型、考虑滑移及混凝土压碎开裂的实体模型等不同层次的分析模型进行计算。本文根据混合梁桥钢梁与混凝土梁连接的本质要求,提出了一种无结合段、将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直接锚固在承压板端部的连接形式,该连接具有构造简单、受力明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4.
新建渝黔铁路关键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新建渝黔铁路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和贵州省北部地区,为一条连接西北、川渝和泛珠三角的干线铁路。渝黔铁路从地势相对较低的四川盆地延伸上云贵高原,穿越川滇褶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遍布各种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有必要查清控制渝黔铁路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工程地质选线。研究结论:(1)岩溶是本线最大的不良地质体,对工程的危害和影响是巨大的;(2)矿床及采空区是控制渝黔铁路改扩建工程的关键、重大不良地质问题,原则上应尽量绕避这些不易查清的小矿区;(3)区内大的地质构造主要走向为南北向、北东向构造及北北东向,应避免线路走行在顺层延伸的断裂带内,同时应严格控制挖方边坡高度、增加路堑边坡加固、隧道顺层滑动、顺层偏压的工程治理措施;(4)改扩建线路方案应尽可能避免改拆整治病害的建筑物,以免引起地质病害的复活。  相似文献   
125.
陆正涛  徐毅 《铁道机车车辆》2012,32(3):31-33,75
通过对我国现有铁路货车制动系统进行分析,并与国外先进制动系统对比,得出我国货车制动系统存在检修周期短、关键零部件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同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简要论述提高我国货车制动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6.
用异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为粘合剂,玻璃纤维布为增强材料,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得V500、SS400+、MLXY2、GJ250等型号高速动车组受电弓绝缘弓角,确定了其合适的树脂方案和加工工艺参数。经检测,结果表明其具有优异的机械、电气、耐候性能,满足高速电动车组受电弓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7.
从重载组合列车的综合试验入手,针对重载组合货物列车的特点,设计出重载列车试验方案,研制出了一整套适用于长大货物列车的无线网络传输的分布式纵向动力学、牵引及制动测试系统,并且成功地应用于多次大秦线、大包线等万吨级和2万t级重载列车的试验中,彻底解决了长大货物列车的测试难题。  相似文献   
128.
介绍了基于表面工程原理的新型轮缘干式减磨技术。应用研究表明这种采用金属减摩修复技术的产品不但安全、适用,其两种适用于不同线路产品的减磨效果,较既用产品分别提高了8%和40%以上。  相似文献   
129.
考虑支路路段双向车流相互影响的因素,从道路负荷与公平性的角度出发,优化单向交通组织方案。建立一主多从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是多目标规划,以单行交通组织方案为决策,以路段饱和度超限量最小化降低道路负荷、以车辆绕行系数最小化提高公平性。下层规划是考虑支路路段双向车流相互影响的均衡交通分配(每个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各自由1个下层规划确定,但所有下层规划确定的最短路可一次性求解)。双层规划可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求解效果明显优于支路路段通行能力等量划分为双向分道行驶的传统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0.
基于自主研发的真实道路来流参数测量系统,对多地区、多场景真实道路行驶来流湍流强度进行了测试,发现车辆道路行驶时来流湍流强度远高于风洞水平,道路平均湍流强度为4%,沿海地区湍流强度最高可达20%,在跟车或超车时湍流强度可达 28%。在汽车风洞内模拟了道路行驶跟车、超车等试验场景,对测试车辆气流环境进行了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跟车和超车时,后车来流湍流强度较高且伴随有速度损失,湍流强度及速度损失大小与前车尺寸和跟车距离有关,湍流强度分布范围为2%~33%,与道路实测相当,且速度损失最大为19%。进一步探究了前车放置角度、风洞风速对后车来流湍流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对后车来流湍流强度定量调节的方法。完成了双车风噪测试,结果表明,风洞内高湍流强度环境车内风噪测试调制频谱结果与道路行驶测试结果相符,车内风噪频谱曲线差异主要集中在小于70 Hz的低频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