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2篇
  免费   92篇
公路运输   666篇
综合类   698篇
水路运输   626篇
铁路运输   421篇
综合运输   1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为探究不同致灾介质和地下水体量条件下隧道突泥灾害的灾变机制,利用透明土材料开展了全可视化突泥室内模拟试验,并利用PFC-CFD方法开展数值模拟试验对室内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论证了透明土材料用于岩土室内试验的可行性,克服了传统突泥试验的"黑箱"问题,分析了隧道突泥灾害的破坏形态,提出了刻画灾害破坏形态的抛物线旋转体形态模型;研究了介质内部位移场演化规律;发现了突泥扰动区,探究灾害真实影响区域的变化规律,最终从灾害的破坏形态、演化过程和影响区域等破坏特征角度揭示了隧道突泥灾害的灾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突泥灾害的破坏形态呈明显的抛物线旋转体状,且致灾介质和地下水的体量对灾害破坏形态的形态类型无影响。除因介质涌出形成直接破坏区外,突泥灾害还导致未突出介质中形成扰动区,破坏区和扰动区联合构成了灾害真实影响区;破坏区和扰动区均随致灾介质和地下水体量的增加呈扩展趋势,但破坏区范围受致灾介质体量影响显著,而扰动区范围则受地下水体量影响显著;突泥灾害演化过程分为介质启动运移、临空面形成、介质整体迁移和灾害渐停4个阶段,灾害过程中突泥量依次呈现启动、加速、缓慢和稳定的时变特征,突泥口应力呈现急剧上升、持续波动、缓慢下降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942.
考虑碳排放的快捷货运方式选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碳运输”为背景,综合考虑单位碳排放总量的约束,以及单位运费的不确定性,对快捷货运方式的选择展开研究.首先,以快捷货运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时间和单位货物碳排放总量为约束条件,通过引入三角模糊数,建立快捷货运方式协同优化模型.然后利用Matlab的Yalmip工具箱进行模型求解,并以兰州到北京为背景设计算例.最后,通过调整单位碳排放总量及时间约束,对比分析该约束对快捷货运方式选择及总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运到时限的前提下,合理的选择运输方式对于碳排放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3.
为了探究地震波作用下水平成层场地的动力响应特征,设计并开展了水平成层场地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并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对水平成层场地在时域和频域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在水平成层场地内自下而上传播过程中被放大,场地表层碎石土层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强于下覆软岩层和硬岩层,碎石土层加速度放大系数达到5.94;地震波从硬岩层传入软岩层时,高频成分(27~40 Hz)被吸收,低频成分(0~22 Hz)被放大,地震波从软岩层传入碎石土层时,7~27 Hz频段进一步被放大,同时,碎石土层内的地震波表现出双卓越周期特性;反应谱峰值随着输入地震波幅值的增大而增大;软岩地层在反应谱周期T0.3 s部分表现出衰减效应,在周期T0.3 s 部分,自下而上3个地层的反应谱表现出放大效应;碎石土层/软岩层分界面对地震波能量具有一定的聚集和放大作用;软岩层/硬岩层分界面对地震波的能量仅仅表现为聚集作用;在碎石土层内,地震波的能量被放大,Hilbert能量谱由单峰发展为三峰,峰值在时间轴上向坐标轴正方向发散,在频率轴上由低频向高频移动.   相似文献   
944.
本文总结了现阶段公共交通发展的三种模式,认为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发展模式适用于大中城市发展初始阶段;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作补充的模式、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并重模式可作为大中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以昆明市为例,根据昆明市城市规模、交通需求特点,提出现阶段昆明公共交通优选模式是建成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架、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最后,针对大中城市建立公共交通一体化格局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45.
根据椭圆曲线几何特点和建(构)筑物设计参数,分析研究极坐标法放样椭圆曲线放样参数的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大型椭圆形建筑及其构件采用极坐标法放样椭圆平面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6.
公路边坡破坏的类型及其加固处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全  肖文 《公路》2005,(4):113-116
针对我国西部公路建设复杂的地形、地质等不利环境,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对典型路段的实地考察,并在依托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对常见边坡的破坏类型和加固处治措施进行了分类,探究了其破坏的原因,提出了加固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947.
磁悬浮陀螺转子转动惯量数学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种磁悬浮陀螺仪是建立在经典理论基础上,将惯性刚体转子与超导电子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陀螺仪,它的随机漂移率减少到空前的高度.本文通过对新型陀螺转子的结构分析,建立了该陀螺转子的转动惯量的数学模型,并且分析了转子转动惯量的一些特性,给出了转子的惯量椭球与惯性主轴,建立了转子的惯性张量;通过分析转子的本体极迹(极点在惯量椭球上所画出来的轨迹)发现Z轴上是一对孤立的点,其余部分全是环绕Z轴的同心圆.在Z轴的附近区域来说,属于封闭型本体极迹,但在赤道面上对于过原点的一切轴线,它们的本体极迹是被赤道极迹连接起来的,所以属于分离型本体极迹.最后完成了对转子的随机漂移率和转子稳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948.
IntroductionThesatutatoristheinnovativepowercyclecom-ponentoftheHumidAirTurbine(HAT)cy-cle[1].Itconsistsofacountercurrentheat...  相似文献   
949.
分析了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预测了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危害并提出了水土保持的措施.  相似文献   
950.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综合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碳排放效率,以探索高效、绿色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路径。首先,利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测算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排放量,构建涵盖车辆、人力、能源、环境、运输效益的要素体系;然后,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odel)模型测度我国23个省会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效率,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GML (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碳排放效率的动态变化特性;最后,采用面板模型厘清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与网络规模正相关的差异化态势,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效率GML及其分解指数的变化特征有所差异; 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对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效率具有提升作用,规模效率、技术进步指数每上升 1%,碳排放效率GML指数分别提高1.906%、2.338%,火力发电比例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仍需要技术进步的推动。最后,针对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提出了提升碳排放效率的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