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48篇 |
免费 | 99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549篇 |
综合类 | 3842篇 |
水路运输 | 3040篇 |
铁路运输 | 2076篇 |
综合运输 | 3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150篇 |
2022年 | 518篇 |
2021年 | 623篇 |
2020年 | 460篇 |
2019年 | 289篇 |
2018年 | 270篇 |
2017年 | 245篇 |
2016年 | 255篇 |
2015年 | 525篇 |
2014年 | 652篇 |
2013年 | 737篇 |
2012年 | 874篇 |
2011年 | 967篇 |
2010年 | 1044篇 |
2009年 | 942篇 |
2008年 | 866篇 |
2007年 | 920篇 |
2006年 | 825篇 |
2005年 | 648篇 |
2004年 | 309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178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开裂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检测、评估和加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钢筋混凝土基本理论,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力学成因。以3座典型有裂缝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为例,论述检测、评估和加固方法。从梁体跨中挠度和支点转角的大小及影响线、结构变形的协同性判断裂缝对结构整体受力状态的影响。从开裂截面的应变分布、实测应变与加载弯矩关系、应变值大小以及截面中性轴的稳定性综合判断开裂截面的工作状态和承载能力。当评定结果为梁体的预应力度满足要求时,对主要起受压作用的混凝土开裂区采用高标号钢筋混凝土在梁肋两侧增加断面的方法予以加固,对其他混凝土开裂区采用灌缝处理,对受拉区,可在局部加贴钢板加固。当评定结果为梁体的预应力度严重不足时,先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然后采用在受拉区表面大面积粘贴10 mm钢板加固。 相似文献
33.
地铁车辆中各种线束之间的相互串扰问题已成为地铁电磁兼容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仿真与测试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线缆线束串扰研究,对辅助逆变器周围不同类型的线缆线束进行建模,进行频域、时域及S参数仿真,并通过试验验证该仿真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对地铁车辆线缆线束串扰进行仿真研究,能够有效指导地铁的布线设计,提高地铁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34.
为解决既有线路施工造成LKJ数据换装困难的问题,针对LKJ数据换装的运用现状,提出了采用应答器提供LKJ基础数据与IC卡载入LKJ临时数据相结合为LKJ提供控车基础数据的技术方案,并对相应的应答器设置、应答器报文、LKJ临时数据设计、LKJ数据换装控制逻辑等展开研究。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案有效降低了LKJ数据换装的实时性要求和换装的频率,有利于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35.
随着重载铁路的发展,纵向动力学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总结了研究机车线路适应性的方法,分析了列车纵向动力学原理。利用已开发的纵向动力学软件TDEAS模拟仿真30t轴重某型电力机车在朔黄线上进行货物运输,具体编组为:2台30t轴重某型电力机车,‘1+1’编组在朔黄线上牵引2万t。计算机车牵引能力、列车纵向冲动以及列车能耗,从效率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研究大轴重机车对线路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0t轴重机车牵引能力满足朔黄铁路运用要求;运行过程中,车钩力最大值均出现在中部机车车钩,最大拉钩力和最大压钩力分别为1 300,1 650kN,在安全范围之内;在长大下坡采用循环制动,机车电制动回收能量超过机车牵引耗能,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6.
针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质量安全测评工作,一般采用基于质量成本的评估方法。目前,已有的质量成本评估方法主要关注点在于追求降低测试质量成本,却忽略了项目对时效性的需求。引入时效维度,建立基于时效因子的测试质量成本评估模型,并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测试过程评估。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寻找到的最优解表明,在满足时效性的条件下,可有效地改善现有的测试质量成本,为测试过程的评估提供了更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7.
38.
39.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现代机车车辆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新型机车车辆研制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包括在200km/h"天梭号"高速机车设计、170km/hSS7E型提速客运电力机车改进设计,以及120km/h提速货运电力机车研制中的应用实践。文章着重从提高高速机车蛇行运动稳定性、改进SS7E型客运机车横向动力性能以及降低提速货运机车轮轨动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结果表明,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现代铁路机车车辆研制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