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1篇
  免费   149篇
公路运输   588篇
综合类   722篇
水路运输   551篇
铁路运输   331篇
综合运输   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计算分析了平原水网区1级以下公路的病害问题。研究认为,重载交通、不合理的路面结构、较低的路基高度、较高的地下水位,是平原水网区1级以下公路早期病害的关键原因。采用多孔隙骨架密实型水稳碎石基层,或水泥石灰土碎石基层,可有效延长路面结构疲劳寿命。沥青碎石基层并不是最理想的基层结构。考虑重载交通的影响,粉性土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应在2 m以上。当路基高度难以满足要求时,应加大地基的处理深度。高地下水位对基层和底基层,尤其是对底基层的疲劳寿命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金鸡山隧道衬砌防排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利珍 《隧道建设》2007,27(3):105-107
结合金鸡山隧道工程实际,阐述了隧道衬砌施工防排水措施,详细介绍了塑料排水盲沟、矮边墙排水系统、防水板、施工缝止水条、沉降缝止水带、二次衬砌及拱顶压浆的施工方法及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施工思路。  相似文献   
74.
站场规模的确定是公路运输枢纽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主要依靠专家经验进行,缺乏科学性的理论方法指导。在对站场规模影响因素合理量化的基础上,提出了χ-GM模型及算法,这种算法基于交通区划分和适站量预测,通过迭代计算将各交通区的适站量分配到各个站场,然后计算得到站场规模。χ-GM算法在重庆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75.
通过试验装置模拟装甲车辆水下起动,进行了多方案对比试验,分析了影响柴油机水下起动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配气相位和排气系统是影响柴油机水下起动性能的2个主要因素,气门重叠角越小,越有利于水下起动;脉冲排气系统较组合脉冲排气系统更有利于柴油机水下起动。  相似文献   
76.
分析了M15甲醇汽油在添加防水添加剂和未添加防水添加剂的条件下的储存性能;比较了A,B两种添加剂随温度变化的稳定性;研究了M15甲醇汽油在加入防水添加剂后对非金属材料的溶胀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加入防水添加剂,明显改善了M15甲醇汽油的存储性能,并且发现A添加剂具有随温度变化更好的稳定性;通过试验,还筛选出了发动机供油系统中对M15甲醇汽油与添加剂具有抗溶胀作用的零件材料。  相似文献   
77.
真空执行器大量应用于EGR和VNT系统,为改善空气系统控制效果,研究了一种EGR和VNT执行器系统模型。该模型包括空气系统与机械执行器系统两个主要部分:前者可采用孔口节流方程模拟,其开度函数可通过MAP图获得以简化模型;后者可视为“质量——弹簧”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精确地模拟快变和慢变控制过程,可用于发动机空气系统建模及其控制算法,为该类系统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基于LabVIEW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利用LabVIEW中的小波分析函数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利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捕捉压力信号的突变点,从而得出负压波传播到上下游监测点的时间差,进而利用负压波定位原理进行泄漏点的定位.另外,对于优化程序内存和提高CPU的利用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9.
S7-200 PLC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7—200 PLC设计并开发出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详细分析了其控制流程、硬件组成以及软件实现方法。该系统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工作性能稳定,在工程实践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0.
工程车辆牵引动力学的研究分为2个阶段,即静态研究阶段和动态研究阶段。静态研究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其主要方法是假定车辆为固定不变的负荷和地面条件,保持档位和发动机油门不变研究车辆在此静态条件下的性能以及车辆为达到最高的静态性能而应有的总体参数匹配方法与条件。其工况是静态,其方法是点工况参数匹配,不涉及到参数变化的过程问题。静态工况为一种假定工况,是对实际动态工况的高度抽象与假定,是为了简化问题而采取的一种近似方法。因此,静态性能并不能真实地描述车辆在实际的动态工况下的工作性能,其优化方法——固定参数匹配也不能使车辆在动态工况下达到最佳的性能。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牵引动力学研究进入动态阶段,即研究车辆实际动态变负荷工况下的真实性能及其为达到最佳性能而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