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41篇
公路运输   189篇
综合类   231篇
水路运输   206篇
铁路运输   115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绍兴市迪荡新城1号桥是迪荡新城开发区的重点市政配套项目,该桥设计充分注重结构本体的景观功能及桥体与新城沿河规划景观的协调,采用了多跨连续的低高度预应力混凝土板梁及弧形水幕观光平台,桥型轻盈美观。在此对该桥的结构特点、景观设计及结构计算分析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2.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统约束型阻尼结构的振动特性,对改进后的约束型垫高阻尼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方法  首先,根据薄板弯曲理论和Hamilton变分原理探讨约束型垫高阻尼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其次,阐述粒子群算法迭代寻优的基本原理,提出优化含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的粒子群算法;最后,结合约束型垫高阻尼结构的动力学特性,运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实现结构的优化配置。  结果  当算法搜索寻优到第12代时结果趋于稳定,表明算法已收敛。  结论  研究表明,粒子群算法能较好地求解约束型垫高阻尼结构动力学优化问题,且获得的最优化解可被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73.
为加快紧急车辆抵达事故现场的速度,同时减少紧急车辆优先权对其他车辆的影响,运用车路协同系统,提出避让紧急车辆协同换道策略,通过调整紧急车辆下游车辆位置,实现紧急车辆高效通过路段。以紧急车辆前车(DV)及其相邻目标车道车辆为控制对象,根据相邻车道车辆间距与车车通信范围,搜索DV可换道空间间隙集。以交通流整体恢复稳定时间最小为目标,确定DV换道轨迹和相邻车道协作车辆的速度变化,引导车辆完成协同合流,既能保障车辆安全换道,还能降低换道造成的速度振荡传递。同时,为快速恢复DV换道造成的目标车道车辆速度波动,对上游车辆(UV)采取先进先出规则的换道控制策略。所提协同避让紧急车辆的策略考虑了车辆协同换道对交通流的整体影响,并在原有换道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速度波动传递的控制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下游协同换道策略最短换道时间为6s,此时紧急车辆距前车78.66 m时发送避让信号。同时研究发现,恢复交通流速度稳定所需的时间为29 s,比未采用上下游协同换道策略降低了34%。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为丰富有限水域试验场声传播特性的系列研究,开展沉积层面貌和温度主导的声速变化对试验近场、远场传播损失的影响特性分析。  方法  采用Matlab和VB共同编程软件AcTUP,基于FFP的数值计算方法,仿真计算不同沉积层凹陷形状、凹陷大小、凹陷数量、凹陷分布、斜坡类型、斜坡角度和温度主导声速变化的传播损失曲线。  结果  结果表明:沉积层面貌对试验场声传播特性影响较小,排除了天然有限水域沉积层凹陷未知的面貌对大型复杂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声学试验的影响;温度主导的声速变化对试验场近场的声传播特性影响较小,对远场的传播损失较大,总体上,远场传播损失是随声速的增加而增大。  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为在有限水域试验场中进行声学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5.
基于模糊推理的跟驰安全距离控制算法及实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车辆跟驰是普遍存在的交通现象之一。由于驾驶员在控制车辆过程中具有模糊的、不确定性的行为特征, 难以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精确的数学描述, 此外, 为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 有必要对车辆跟驰时如何保持安全距离进行研究。基于此, 提出基于模糊推理的车辆跟驰间距控制算法, 并对其进行了仿真运算。仿真结果表明, 用模糊推理模拟驾驶员的行为是可行的, 并且通过模糊推理控制后车的速度, 后车能够以安全距离跟随前车安全行驶  相似文献   
176.
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高功率微波(HPM)武器技术发展迅猛,其产生的强电磁脉冲环境能够对武器装备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武器装备的强电磁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强电磁防护与信号收发兼容的"前门"防护难题进行研究,对能量选择强电磁防护机制进行分析。设计并仿真典型压控导电的单层能量选择表面和双层非对称的能量选择表面结构及其工作性能,对影响插入损耗和防护效能的参数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出的能量选择表面(ESS)结构在L波段具有很好的防护性能,透波模式传输损耗小于0.5dB,防护模式屏蔽效能大于20dB,具有能量低通特性,基本满足电子设备的"前门"防护需求,同时,双层非对称结构可以带来防护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7.
柴油机颗粒排放物中可溶性有机物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微孔均匀沉积冲击器对柴油机不同负荷工况下排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取样,采用索氏萃取法对颗粒物样品中的可溶性有机物有效提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可溶性有机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柴油机不同工况条件下,可溶性有机物主要由烷烃类、酚类、酯类及酸类等成分组成。随着负荷的增加,各成分所占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在部分工况下,有少量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萘、菲等)出现;可溶性有机物成分中的碳原子数大致分布在C10~C35,其中C14,C16和C19所占比例较高。在高负荷工况下,可溶性有机物成分中出现了高碳链烷烃,主要来自未完全燃烧的机油或燃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针对现有虚拟装配与维修中可移动空间计算的算法精度、效率较低,甚至缺少算法的问题,结合舰船虚拟装配、维修的实际需求,提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计算零部件在移动空间中碰撞验证的算法。   方法   首先,以层次包围盒与三角面片相交检测算法为基础,改进层次包围盒与三角面片在移动空间中进行变换的方法;然后,根据二分法与递增法求得干涉距离,提出一种空间碰撞验证与空间距离验证的算法;最后,利用CATIA二次开发技术设计并开发空间快速验证模块,验证算法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结果   实例结果表明,在复杂程度不同的2 000多个零件模型中,计算空间碰撞的时间在100 ms以内,计算空间距离的时间约为0.5 s。   结论   该算法在舰船设计人员考虑装配与维修空间时可起到较大的辅助作用,能够有效缩短舰船设计周期、生产周期与维护周期。  相似文献   
179.
易丹  严德添  党军 《隧道建设》2018,38(4):594-602
以川大停车场下穿人民南路地下人行通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断面矩形土压平衡式顶管隧道上跨地铁运营区间隧道所引起的地铁隧道变形进行全过程分析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主要结论如下: 1)顶管法隧道上跨施工引发的既有地铁隧道竖向变形受前期掌子面支护压力影响较大,随着开挖面的推进,开挖卸载效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地铁隧道横向位移受顶管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和开挖卸载效应的共同影响,且地铁隧道管片衬砌上半断面的横向位移对掌子面支护压力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0.
为解决高烈度区常规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地震作用较大,结构抗震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同时采用普通型和早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两阶段减震体系.结合高烈度区工程算例,以小震时结构具有相同侧向变形为原则,分别设计了常规屈曲约束支撑体系和两阶段耗能支撑体系,并采用SAP2000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结合模态、小震下的反应谱、弹性时程和大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对两阶段耗能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的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常规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相比,两阶段耗能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的刚度降低,地震作用显著减小,塑性铰的发展得到推迟,而且屈曲约束支撑的出力显著减小,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