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4篇
  免费   362篇
公路运输   1345篇
综合类   1766篇
水路运输   1443篇
铁路运输   823篇
综合运输   14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本文对屏蔽门结构设计特性进行了阐述,指出工程分析是屏蔽门设计和开发的有效手段.采用紧凑结构布局和质量较大的转动零部件靠近驱动电机轴线的方法,减小屏蔽门转动惯量和提高屏蔽门谐振频率.以某型半高屏蔽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工程结构分析模型,对其结构进行了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屏蔽门结构的整体强度、刚度均满足使用要求,结构应力在材料的屈服极限以内,分析得到了静态下的最大应力与最大变形,并且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为屏蔽门的优化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2.
为提升公交系统运输效能与服务质量,并针对以往仅从网络流量或土地利用单 一角度求解枢纽最优布局问题的局限性,从解析枢纽“服务分区”特性入手,建立“枢纽服 务分区、线路干支分离”的城市常规公交枢纽布局优化模型;进而基于网络解构思想简化 模型复杂度、探索最优求解算法并加以实现;最后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实际案例验证模型 与算法普适性,并对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引入“服务子区”概 念可以从系统最优角度实现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互动的数学表述,因而可更科学客观地 反映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服务的实际特性与公交枢纽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893.
本文介绍WindML的结构,重点叙述在开发文字图形前字库的原理、结构和配置、显示图片文件前的准备工作及WindML设置编译的重要注意事项,最后用具体的项目开发成果,展示了在VxWorks下用WindML开发的文字、图形、图片文件的显示.  相似文献   
894.
从系统主体和乘客感知两个方面出发,根据快速公交的特点,对快速公交可靠性进行分析,并依此建立了以快速公交线路可靠性为目标,系统主体可靠性和乘客感知可靠性为准则,到站准点可靠度、换乘可靠度、线路容量可靠度、行程时间可靠度、出行费用可靠度及乘客服务可靠度为指标的快速公交线路可靠性的3层评价体系.将熵权算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对快速公交线路的可靠性作出评价.利用该方法对杭州快速公交一号线进行线路评价,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客观、合理性.  相似文献   
895.
为了改善实时交通诱导,根据交通网络中路段属性具有随机时间依赖性的特点,将路段各属性定义为关于时间的离散随机变量,建立了多属性条件下随机时间依赖网络路径优化模型.基于信息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设计了模型的求解算法;优化了网络节点的搜索顺序,使每个节点的信息只通过一步更新就可得到,从而获得多属性条件下所有节点到给定终点的路径选择结果,出行者可以根据到达某节点的具体时刻选择行进方向.最后,通过算例给出了算法的实现过程,并说明了随机时间依赖网络不遵从“先进先出(FIFO)”条件.  相似文献   
896.
为了分析车队离散模型在实际中的适用性,首先剖析Roberston模型存在的不足,考虑左转影响下车队的离散特性,建立左转影响下直行车的离散模型.以北京市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实际数据对离散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取0.1与实际数据比较吻合,左转影响下的离散模型预测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97.
为描述沥青混合料在受力状态下的时间依赖性行为,以等应变率压缩试验曲线特点为依据,建立沥青混合料的可变量本构模型,并推导出不同加载条件下本构方程表达式.通过有效的数值拟合方法获取沥青混合料的本构模型参数,将该模型与三轴等应变率压缩试验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表明可变量本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沥青混合料与时间依赖行为,对破坏失效后材料的力学行为曲线有较好地表述.利用拟合参数计算蠕变曲线,其计算蠕变曲线能成功地描述蠕变的第二、三阶段,曲线特点与应力、温度等条件相关,在高温度和高应力条件时达到一定应变条件时所需时间较短,同时稳定期随温度和应力的增加所经历的时间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98.
针对运动目标跟踪算法不足之处,提出结合改进的均值平移与自适应预测的目标跟踪算法,基于Bhattacharyya系数值进行Kalman滤波器与粒子滤波器之间的切换.引入Kalman滤波器为Mean Shift算法估计初始点,在跟踪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模板更新,根据Kalman残差大小判定是否发生遮挡:部分遮挡情况下即结合Kalman滤波器实现对快速运动目标的实时跟踪;完全遮挡情况下结合均值平移和粒子滤波进行鲁棒跟踪.实验证明,改进的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跟踪算法的效率,并且能很好地解决遮挡问题.  相似文献   
899.
设置梁塔之间纵向弹性约束是飘浮和半飘浮体系斜拉桥减震的一种常用办法.文中采用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弹性约束刚度对斜拉桥减震的影响,并考虑不同场地土类别、不同斜拉桥结构对弹性约束减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弹性约束抗震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塔梁交接处索塔弯矩和主梁纵向位移,但对塔顶位移和索塔墩底弯矩的减震效果不明显,甚至有增大趋势,场地类别和结构变化对弹性约束减震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弹性约束减震时应根据桥梁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方可应用.  相似文献   
900.
采用拔出和梁式两种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变形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研究表明:两种受力方式下的试件均有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钢筋拔出与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共同发生、钢筋拔出3种破坏形式;钢筋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黏结应力-滑移曲线都可分为4个阶段,但不同受力方式下每阶段特征略有差异;两种受力方式下,黏结强度都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钢纤维掺量由0%增加到2.0%时,拔出试验的黏结强度增长28.25%,而梁式试验的黏结强度增幅达到58.61%;当活性粉末混凝土中不掺加钢纤维时,梁式试验的黏结强度要小于拔出试验,但掺加钢纤维后,要大于拔出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