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2篇 |
免费 | 12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80篇 |
综合类 | 447篇 |
水路运输 | 383篇 |
铁路运输 | 256篇 |
综合运输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103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2.
Shear stress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study of 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It is a key issue to improve the adhesion ability of endothelial cel... 相似文献
193.
为提供公路隧道疏散通道设计依据和隧道火灾风险评估依据,建立了公路隧道横通道人员疏散实验平台,自主研发了基于视频图像的人员疏散轨迹分析软件,研究了人员在紧急逃生和正常情况行走时不同宽度(1.4~2.0 m)横通道的人员疏散行为和速度,获取了横通道不同宽度和照度条件下的人员通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人员到达横通道入口的顺序,人员在横通道内行走速度逐渐减低,且减低幅度依次减小,最后进入通道人员较最早进入人员的行走速度平均降低40%~50%;不同宽度横通道内将形成不同的分层疏散人流,人员逃生速度和通行能力随着横通道宽度的增加依次增大,横通道宽度每增加0.1 m,通行通力增加约12.3~13.5人/min;在低照度条件下,横通道人员通行能力比照度良好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平均降低15%,疏散人员需更加集中注意力和加强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94.
层状边坡渐进破裂与失稳过程数值模拟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岩石破裂与失稳过程分析RFPA^2D系统,以含层理弱层边坡的渐进破裂与失稳分析为例,通过对边坡渐进破裂与失稳发生孕育机制及其锚固控制规律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再现了含层理弱层和锚固边坡渐进破坏与失稳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复杂结构边坡的渐进破坏与失稳现象是一些简单机理的演化结果。 相似文献
195.
196.
文章设计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策略,通过建立四分之一车辆主动悬架系统模型,设计模糊滑模控制策略对主动悬架系统进行控制,并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控制策略的准确性,同时也改善了悬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7.
介绍了天津地铁3号线车辆国产化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制动系统各项试验,验证了国产制动系统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8.
针对我国沿海港口能力供给水平数据跟踪方面长期存在的时效性差、人为统计过程中易出现错漏等诸多问题,分析传统泊位通过能力统计失真的具体原因,提出将泊位利用率作为评价港口服务水平的表征指标,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和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数据耦合的空间拓扑分析,综合考虑空间关系、航速特征、经留时间等影响因素,研发基于AIS大数据的泊位利用率算法模型,并以上海港2019年集装箱泊位利用率为例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泊位利用率算法模型是可信的;提供了一种能够反映客观实际、定量分析判断港口服务水平的技术手段,可为政府部门长期动态监测港口能力与运输需求互动平衡关系,支撑政府部门决策港口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避免空间资源浪费、重复建设、能力过剩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9.
为分析强风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连续性倒塌的过程,将已发生破坏的输电塔作为薄弱塔,采用等效位移的方式考虑薄弱塔倒塌对挂线点空间位置的影响,计算相邻输电塔(目标塔)在薄弱塔多组倒塌特征变量组合工况下的响应和破坏特征,确定对目标塔具有最大影响的薄弱塔倒塌特征变量. 结果表明:在发生连续性倒塌时,目标塔的破坏包括近薄弱塔侧的塔身破坏和塔头破坏2种形式;目标塔近薄弱塔侧背风面主材应力比最高,斜材应力比一直较低;塔身下部斜材失稳与主材应力的持续增大是目标塔整体倒塌的最直接原因;薄弱塔的倒塌过程持续时间是目标塔是否破坏的主要控制变量. 相似文献
200.
研究了面向有人机与无人机融合运行环境的飞行员模型,基于有人机舱内驾驶和无人机远程遥控驾驶2种操纵类型,介绍了飞行员建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各模型特点,通过仿真软件研究了有人机与无人机飞行员在环的响应特性,讨论了通信延迟环节对于无人机驾驶回路的影响,总结了各类飞行员模型在不同任务场景下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研究结果表明:面向融合运行环境的飞行员建模瓶颈主要体现在有人机与无人机飞行员所处的操纵回路异构、无人机飞行员缺乏临场情景意识和无人机系统指挥与控制链路(C2链路)存在不确定性延迟等方面;有人机飞行员建模总体上是根据控制理论方法描述人体结构和飞行员的操纵特性,且人工智能方法的发展使得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飞行员模型设计方法能够更好地描述飞行员的操纵特性;无人机飞行员由于处于不同的操纵回路位置,远程遥控驾驶通过C2链路实现无人机状态感知和操纵指令上行,因此,无人机飞行员模型建模更趋向于人在环路的表达,需根据应用场景设计相匹配的飞行员模型,才可更真实地反映飞行员在特定场景下的控制与决策行为特性;面向未来的融合运行环境,构建人在环路模型应重点考虑如何描述无人机远程飞行员因临场情景意识缺乏导致的决策差异,如何更好地拟合人机系统操纵特性,以及如何构建具有高效、可靠、低延迟C2链路的飞行员模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