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04篇 |
免费 | 262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062篇 |
综合类 | 8988篇 |
水路运输 | 6868篇 |
铁路运输 | 5108篇 |
综合运输 | 79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596篇 |
2023年 | 454篇 |
2022年 | 1182篇 |
2021年 | 1545篇 |
2020年 | 1180篇 |
2019年 | 680篇 |
2018年 | 675篇 |
2017年 | 658篇 |
2016年 | 563篇 |
2015年 | 1138篇 |
2014年 | 1447篇 |
2013年 | 1662篇 |
2012年 | 2016篇 |
2011年 | 2219篇 |
2010年 | 2234篇 |
2009年 | 2148篇 |
2008年 | 1999篇 |
2007年 | 2008篇 |
2006年 | 1911篇 |
2005年 | 1522篇 |
2004年 | 655篇 |
2003年 | 372篇 |
2002年 | 262篇 |
2001年 | 333篇 |
2000年 | 281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183.
184.
采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针对实现列控设备功能验证和仿真的需求,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列车运行铁路线路及信号设备的三维建模方法,并利用Creator软件具体实现,同时介绍了Creator软件的Road工具、OpenFlight格式、纹理和特殊节点Switch的使用,以及LOD的设置等。该建模方法能正确验证列控设备的功能特性,为铁路安全行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5.
介绍车载旅客信息系统中信息终端部分基本构成与配置及主要功能等,阐述了该装置在列车旅客信息系统中工作原理以及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重要作用。通过地铁列车旅客信息系统试验和运用考核,其性能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86.
为提高机场陆侧区域的客运通行能力,研究交通管理策略实施后机场旅客的行为变化,通过研究Agent的理论结构,构建了机场旅客出发时间和出行方式的联合选择模型.在建模过程中,考虑了旅客不完全信息性和有限理性,应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if-then规则模拟机场旅客前往机场的搜索和决策过程,该规则加入了机场旅客的特征变量,如乘坐飞机频率、是否有托运行李等机场旅客的特征属性.应用该模型进行仿真试验,结果显示,机场公共交通成本在10~15元区间变化时,每降低1元,使用公共交通的旅客比例约提高2%;到达机场公共交通站点时间缩短到10 min时,旅客将会延迟10~15 min出发.该模型能较好地显示出发时间变化和出行方式切换过程,有效的预测了机场旅客在不同交通政策和措施下出行行为的调整结果. 相似文献
187.
为研究冬夏两季路面状况下驾驶员在绿灯变红灯过程中停止或通过决策的差异性,选取了沈阳市6个交叉口,在夏季(正常路面)与冬季(路面积雪状态)采用录像方法采集车速、最大减速度、倒计时信号、E-Police和距离停车线的距离等数据,分析了目标车辆的接近速度,停止或通过的比例以及最大减速度制动区域.研究发现,夏季,设有倒计时信号灯的交叉口,最大减速多发生在停车线前60~80 m;而在只有E-Police的交叉口,最大减速往往发生在20~30 m.冬季,交叉口设有倒计时信号灯和E-Police,最大减速多发生在停车线前70~80 m;在只有倒计时信号灯的交叉口,最大减速会在40~60 m制动;而在只有E-Police的交叉口,最大减速多发生在停车线前20~40 m.这表明倒计时信号灯有利于车辆平稳地减速,特别是在冬天结冰的道路上,使驾驶员更早做出停止决策,减少了突然刹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8.
为降低包含可变导向车道的干线车均延误与排队长度,提出一种考虑可变导向车道的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法.以直行和左转方向交通流饱和度为判别标准,对可变导向车道行车方向是否切换进行判断;基于车道行车方向切换对干线交通流造成的影响,对HCM模型中的通行能力、均匀延误修正系数等参数进行修正,建立考虑可变导向车道的干线协调控制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以武汉市青年路3个交叉口为例,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状情况下的单点信号配时方案,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干线车均延误与排队长度,可变导向车道所在的信号交叉口进口道优化效果最为明显,车均延误减少16.87%,直行和左转方向排队长度分别降低17.95% 和23.24%,证明模型对包含可变导向车道的干线协调控制交叉口运行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9.
为解决基于彩色摄像机的人流量统计存在精度低、易受光照影响等问题,研究了利用RGB-D图像与头肩区域编码进行实时人流量检测的方法.在对RGB-D图像前景检测与空洞修复的基础上,采用随机点和漫水填充法提取潜在目标区域,并度量随机点与区域内极值点间的欧式距离以剔除噪声点的干扰,减少了冗余信息的计算量.根据人体头肩区域的先验信息,提出了一种七维头肩特征描述符对潜在目标区域编码,从而避免人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头肩部形变对头部区域检测的影响,采用SVM和阈值限制得到满足区域特征的头部区域.根据图像中不同区域的圆形度排序的思路,提出了头部区域筛选方法以去除无效区域,并构建了一种帧间目标匹配算法和多条计数线的方法,对已获得的头部区域实现计数,计数后获取人的身高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教学楼楼道口和楼门口场景中人流量统计正确率高达99.30% 以上,身高测量平均相对误差在2.59% 以内,处理单帧图像的平均时间仅为18.31 m s. 相似文献
190.
管道内检测是保障油气管道运输安全的重要预控手段,可对管道缺陷及损伤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围绕管道内检测方法中的管道漏磁、管道超声波及管道涡流等3种主要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对每种主要方法从检测模型、检测方法以及主要应用方面作详尽剖析,阐述了主要管道内检测方法在检测模型、检测方法和主要应用方面与国外内检测研究相比存在检测精度不高等现状,着重分析了管道内检测主要方法的缺陷位置判别等能力范围和局限性.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管道内检测理论研究和改善管道内检测装置综合性能,指出未来管道内检测方法向着集成内检测方法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