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17篇 |
免费 | 283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926篇 |
综合类 | 9846篇 |
水路运输 | 7684篇 |
铁路运输 | 5608篇 |
综合运输 | 88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638篇 |
2023年 | 486篇 |
2022年 | 1255篇 |
2021年 | 1658篇 |
2020年 | 1290篇 |
2019年 | 748篇 |
2018年 | 723篇 |
2017年 | 708篇 |
2016年 | 614篇 |
2015年 | 1239篇 |
2014年 | 1580篇 |
2013年 | 1831篇 |
2012年 | 2230篇 |
2011年 | 2466篇 |
2010年 | 2516篇 |
2009年 | 2381篇 |
2008年 | 2193篇 |
2007年 | 2243篇 |
2006年 | 2143篇 |
2005年 | 1677篇 |
2004年 | 710篇 |
2003年 | 418篇 |
2002年 | 318篇 |
2001年 | 394篇 |
2000年 | 331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既有铁路桥梁声屏障的高速列车脉动风致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既有桥梁声屏障的有限元模型,混凝土插板与H型钢立柱之间的连接采用位移和转角弹簧模拟.探讨了脉动力采用多点输入和一致输入,跨度16,24和32 m的铁路桥梁声屏障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声屏障的位移峰值、弯矩峰值和动力放大系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用跨度铁路桥梁声屏障的行波效应系数均小于1;声屏障立柱的位移和挑梁弯矩的最大值随桥梁跨度增大而减小;声屏障挑梁刚度过小,跨度16 m的铁路桥梁声屏障立柱的最大位移达15.5 mm. 相似文献
92.
在理解域名解析系统(DNS)的基础上,阐明了在当前网络应用中DNS系统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如不支持数据的移动和复制,负载不均衡等.本文设计了全新的名字解析映射系统来克服这些缺陷,并把它应用在一体化网络中.该名字解析映射系统采用三层重叠网络结构:中继层、实现层和维护层,中继层控制用户接入,实现层和维护层协同工作,实现名字的解析映射.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克服了域名解析系统存在的缺陷,将在一体化网络的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94.
江城居民茶叶消费心理与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居民在茶叶购买动机、购买行为和购后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江城茶叶市场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趋势,为茶叶生产经营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为更准确地计算矩形顶管隧道施工所需顶推力,揭示小间距顶管隧道群施工中后背土体在顶推力多次叠加作用扰动后的变化情况。首先,基于现有顶管顶推力相关计算公式推导出适用于矩形顶管的顶推力计算公式。然后,整理分析某顶管隧道群工程施工中后背土体水平位移、土压力实测数据,论证矩形顶管顶推力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得到后背土体受顶推力作用产生的水平位移是以隧道中心处为最大值的弓形分布、土体在顶推力二次作用下会产生更为显著的变化且存在残余应力现象等结论。最后,采用统计方法对顶推压力与后背土体水平位移、土压力之间的数据进行处理,取得后背土在顶推压力作用下产生水平位移与土压力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6.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中下挠过大是目前国内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主要病害之一.对跨中下挠过大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7.
阐述了谐波损耗的计算及确定谐波等值电路参数的实验方法,分析了谐波对电机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了阻抗参数与谐波频率,集肤效应的关系曲线及其表达式。 相似文献
98.
在经典随机后悔最小化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出行者获益损失的不对称偏好,建立了考虑出行者损失厌恶的属性水平的后悔函数及基于Logit形式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在提出的属性水平的后悔函数中,等尺度的获益和损失所产生的欣喜和后悔的差异,受后悔欣喜偏好参数和出行者损失厌恶共同影响.此外,与上述随机用户均衡模型等价的变分不等式问题被给出,并用相继平均法求解.最后,用1个算例网络来验证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出行者的损失厌恶对其路径选择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损失厌恶程度的增大,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