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72篇 |
免费 | 51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709篇 |
综合类 | 2013篇 |
水路运输 | 1816篇 |
铁路运输 | 899篇 |
综合运输 | 1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237篇 |
2021年 | 391篇 |
2020年 | 241篇 |
2019年 | 146篇 |
2018年 | 133篇 |
2017年 | 146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251篇 |
2014年 | 304篇 |
2013年 | 406篇 |
2012年 | 397篇 |
2011年 | 486篇 |
2010年 | 486篇 |
2009年 | 476篇 |
2008年 | 495篇 |
2007年 | 465篇 |
2006年 | 420篇 |
2005年 | 386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112.
以平顶山建设路立交桥——刚性索自锚式悬索桥为工程实例,分别运用有限元计算程序Midas/Civil和Ansys建立其整体计算模型和边跨主缆锚固区梁段的局部计算模型,对锚固区进行空间局部应力分析,研究其受力状态,得出结论:箱梁绝大部分位置的应力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且主梁压应力储备充足;箱梁主梁梁段切开截面端与顶板交接处的正中心位置顺桥向正应力和最大主拉应力均较大,局部超过规范要求,建议在桥梁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考虑在边跨顶板中心位置配置压重或顶板纵向预应力钢束,防止箱梁顶板开裂;主缆锚固位置处的最大主压应力较大,锚固位置附近的最大主拉应力超限,需要在锚固位置附近局部加强或改变锚固方式;所有倒角部位在施工时应尽量平顺,避免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13.
介绍一种用于汽车这种具有强电源干扰环境的热插拔控制器。它既能够为微控制器提供干净稳定的电源,又能保证在自身模块更换时不对蓄电池电源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为了探索初期支护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岩土工程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Z_Soil3D对隧道施工中锚杆和钢架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增加锚杆长度或钢架惯性矩,围岩塑性区厚度和围岩位移都减小,锚杆长度及钢架惯性矩存在优化值,当锚杆长度或惯性矩超过优化值后对进一步改善围岩稳定性的作用不明显;永久钢架主要起拱的作用,其内力以轴向压力为主,在节点处存在局部弯矩,永久钢架构件内力与施工顺序相关,最早施加的构件轴力是后施加的数倍;临时钢架为压弯构件,存在较大轴力和弯矩,水平和竖向临时钢架的弯矩相差不大,2层水平钢架构件的轴力相差较大,竖向构件的轴力与上层水平构件的轴力相当,但明显大于下层水平构件的轴力。 相似文献
117.
朱建国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29(6):74-76
以兰新铁路乌鲁木齐河特大桥跨既有铁路连续梁的施工为例,阐述了支架法分段现浇施工方案及其施工组织,并详细介绍支架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应急预案等。通过理论分析以及现场应用的成功证明,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可控,采用支架法分段现浇施工技术完成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技术可行,可为同类工程的施工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为了控制盾构施工的风险和提高盾构设计与施工的决策效率,采用资料分析、理论计算和软件开发的方法,对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决策相关基础与应用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提出盾构始发和到达的风险分类,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加固方案下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存在的风险问题;2)通过对端头地层稳定性的研究,提出端头地层稳定性分析与判别方法,构建始发与到达加固方案知识库;3)建立一个包含100个工程的案例数据库,为决策系统提供了数据库支撑;4)基于工程案例数据库,研制具有地层稳定性判别、加固方法选择、加固范围确定、反力架支撑验算、风险分析、施组设计标准化等功能的盾构始发与到达设计与施工决策辅助系统,有助于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科学分析与决策。 相似文献
119.
为研究双套拱塔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尤其是塔间索及斜拉索的张拉方案合理性及张拉控制方法,以小凌河大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空间计算模型,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拉索安装和张拉方案进行了优化。优化后,赋予塔间索初张拉无应力长度,二次调索时调整到成桥状态的无应力长度;斜拉索自内而外安装并张拉,索力小于250kN的斜拉索,调整其初张拉无应力长度使索力满足测量要求,其他斜拉索直接张拉到设计的无应力长度。监控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索力张拉方法对该类桥梁进行施工控制,整个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受力明确,得到的成桥索力误差小。 相似文献
120.
为有效改善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桁梁桥负弯矩区受力性能,以天津海河吉兆桥为例,总结连续组合桁梁桥的主要设计难点,并对传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采用部分组合技术、双重组合技术以及优化施工工序3项措施对吉兆桥进行优化设计.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吉兆桥边上1榀组合桁架有限元模型,进行施工全过程分析,检验3项优化措施的有效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此3项技术措施可使混凝土桥面板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始终受压,下弦杆钢板最大压应力相比不灌混凝土方案降低了约25%.可见,合理采用此3项技术措施可显著降低钢-混凝土连续桁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的拉应力和下弦杆钢板的压应力,从而有效避免混凝土桥面板开裂,改善下弦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