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7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室内桩孔水泥土夯击试验,研究夯锤形状、夯锤落距和夯击次数对挤密力和压实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拟合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平底锤对桩底的挤密力最大,锥底锤对桩侧的挤密力最大。挤密力和桩体压实系数与夯击次数、夯锤落距之间存在对数函数相关性,用对数数学模型计算挤密力平均误差不超过7 k Pa,压实系数平均误差不超过2%;根据桩体压实系数的数学模型和挤密力随夯击次数的规律,以夯击能作为考量标准,提出最优夯击方案为锤底为锥形、30 cm落距和每层夯击30次。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大跨度隧道DK0+380—DK0+480区段从既有车站旅客通道正下方长距离平行下穿导致施工风险加大的情况,对风险源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并通过FLAC 3D仿真计算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隧道下穿旅客通道的安全性进行风险分析。结合相应风险控制标准,得到以下结论:(1)软弱围岩地层条件下,大跨度隧道长距离平行下穿车站旅客通道时风险较高,故在加强监控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加固、支护措施来保证隧道安全;(2)隧道在近接车站旅客通道的情况下施工,通道顶部最大变形量为7.84 mm,底部最大变形量达到7.76 mm,故必要时应对通道周边土层采取进一步加固措施以保证旅客通道安全正常运营;(3)隧道开挖后,通道顶部竖向应力整体呈现增大趋势,最大增幅达76.8%,而底部则出现一定应力松弛现象。  相似文献   
3.
隧道工程中支护与围岩不密贴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对隧道的数值研究大都假定支护与围岩密贴,且不考虑接触面影响。该假定会使得计算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针对这类问题,运用FLAC5.0有限差分软件,以上软下硬地层中浅埋隧道为例,采用接触面单元对支护与围岩不密贴现象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接触面单元模拟支护与围岩接触,更符合工程实际;当支护与围岩存在间隙时,围岩位移增大较大,支护内力变化不大,能为设计与施工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级配曲线是颗粒分析试验的重要成果图件,用其计算的不均匀系数Cu与曲率系数Cc是路基填料划分的重要指标。传统作图法整理级配曲线时,工作量大且精度不高。在分析线性插值、多项式插值、Lagrange插值与分段抛物线插值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样条函数拟合的方法,得到土的光滑颗粒级配曲线。针对非单调样条函数,采用最佳逼近算法求解,克服了曲线出现平台时病态函数问题。文中提供了求解的关键代码,实践表明该法可以提高计算级配指标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室内标准击实试验,介绍了压实度的确定方法和室内击实试验方法的选用,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说明和分析研究。首先对试验用土提出了要求,其次提出了击实土余土高度控制在6 mm内的“精确边击边测”的控制方法,控制每层土样击实后厚度约为三分之一筒高,当超过或欠缺时,应适当的减小或增加下层土的加入量,实践表明“精确边击边测”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余土高度在6 mm以内。实验数据的处理借助Excel和Matlab软件,分别采用三点二次和更高次的Lagrange插值对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率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并非选取的插值点越多、拟合曲线次数越高,就能达到更高的准确性,采用合理的三点二次的Lagrange插值法就可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对宁启铁路中某段现场的粉质黏土进行室内试验,采用的水泥掺入比分别为4%,7%,10%,13%。对水泥改良土样进行分组击实、养护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获得了不同水泥掺入比改良土的击实特性及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掺入比对改良土的最优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影响不大,可依据原路基粉质黏土填料的压实标准作为控制水泥改良粉质黏土的压实标准。水泥改良粉质黏土的最优水泥掺入比是10%,7天的养护期即可满足现场施工挤密桩加固不低于1 MPa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地铁围护结构的工程造价,以南昌艾溪湖地铁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测试的方法,从围护桩桩长、桩径和短桩配比等方面分析了地铁围护结构长短桩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围护桩的水平位移随着其桩长和桩径的减小,以及短桩数量的增多而逐渐增大,但总体而言其变化幅度较小;优化方案的围护桩最大水平位移为4.59 mm;参数优化虽然会使原方案的弯矩和位移略有增大,但其仍在安全系数的变化范围内,且优化方案较原方案在经济性方面更有优势。根据数值分析结果,优化方案的参数建议设为:长桩桩长为16 m,桩径为0.8 m;短桩桩长为10 m,桩径为0.6 m;长短桩配比为一长三短。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千枚岩土的膨胀率和红黏土的收缩率,笔者提出了一种物理-化学联合改良千枚岩土的方法,设计红黏土质量掺和比为0、20%、40%、60%、80%和100%,石灰质量掺量为0、3%、5%和8%共计24种不同组合改良方案。通过全风化千枚岩复合改良土胀缩性试验,分析了复合改良土的胀缩特性,并从微观角度解释了红黏土、石灰复合改良千枚岩土胀缩特性的机理。试验发现自由膨胀率演化规律与无荷膨胀率相似,膨胀率随红黏土掺和比的增加而降低,随石灰掺量增加,膨胀率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得出石灰优化掺量为3%。掺入石灰后的膨胀力随红黏土掺和比先降低后增大,红黏土掺和比60%时达到最低。当石灰掺量>3%时,改良效果较石灰掺量3%时提升不显著。土样线缩率随红黏土掺和比的降低、石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小,且石灰掺量>3%时降幅较小。综合收缩试验结果可知:千枚岩土降低红黏土收缩变形效果优于石灰;各石灰掺量下,缩限皆随红黏土掺和比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红黏土掺和比约40%时达到最低;综合胀缩试验结果,建议优化掺量为红黏土掺和比40%~60%、石灰掺量3%,此时自由膨胀率降低24%~26%,无荷膨胀率降低25.9%...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全风化千枚岩作为路基填料,设计了红黏土掺和比分别为0、20%、40%、60%和100%,水泥掺量分别为0、3%和5%的组合改良方案,开展了改良土的界限含水率、抗剪强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改良土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泥掺量分别为3%与5%时,复合改良土的液限均低于40%,符合路基设计中液限低于40%的控制要求;改良土的黏聚力随红黏土掺和比与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红黏土掺和比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但两指标在水泥掺量大于3%时增长幅度较小。改良土路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5%水泥改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极限承载力仅为725.3 kPa,红黏土掺和比为40%改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极限承载力达到2 198.3 kPa,分别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承载力的2.34和7.10倍,因此,红黏土改良效果优于水泥;经过比较可得红黏土掺和比为40%,水泥掺量为3%是合理掺和方案,在28 d养护后,路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为4 247.7 kPa,液限为32.7%。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红黏土颗粒小于全风化千枚岩颗粒,当红黏土掺和比大于40%时可以包围千枚岩颗粒的点-点接触,增加了接触点数与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改良土路基的极限承载力。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改良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87.25 kPa,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既有铁路勘察评价与加固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既有铁路经过多年运营后,需重新进行勘探评估,然后进行改造加固,以适应提速和电气化的需要。由于铁路规范缺乏数理统计方面的评价内容,对比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数理统计方法,并采用了填料分段、任务分段和强制分段三种方法对既有铁路进行了分段评估。研究结论:《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更适合既有铁路勘察指标的合理评价。以评价动态变形模量为例,结合铁路相关规范,提出了不需要加固改造段的动态变形模量最小值为40 MPa。分段法减小了加固长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数据统计与分段结果,Evd值与基床表层填料类型关系密切,A、B组填料在运营中难以保证较大的刚度,要获得较大的刚度,宜选用石灰改良土或水泥改良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