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以某在建岩质边坡治理工程案例为研究对象,在定性评价边坡结构稳定性基础上,运用UDEC离散元软件建立该岩质边坡的仿真模型,通过减弱岩体节理参数和增大竖向加速度模拟边坡的失稳过程,以及对设计方案及时加固后岩质坡体的应力分布、塑性区和张开节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岩质边坡失稳一般经历节理面贯通,表层岩块脱落,沿节理面崩塌三个过程。按照设计方案及时加固后坡体的塑性区减小,张开节理由坡体前缘逐渐转向坡体后缘并减少,有效控制了坡体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利用盾构法施工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大量掘进历史数据、挖掘知识和信息,以优化掘进参数、控制地表沉降,采集某地铁相邻两区间的地面沉降数据及掘进参数,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比优缺点,综合等宽离散和k-means聚类2种方法将数据离散化,并采用Aprioir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通过分析关联规则得到以下结论: 出土率、注浆填充率和俯仰角对沉降值影响较大,掘进速度和刀盘转矩对沉降值也有一定影响。根据数据离散区间和关联规则,给出穿越土层为圆砾和卵石时的注浆填充率建议值为185%~190%,注浆压力建议区间为0.16~0.22 MPa,同时建议俯仰角纠偏幅度宜平均每3环小于±0.2°。  相似文献   
13.
隧道建设过程中,掌握隧道围岩中裂隙的分布及连通性情况,对于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方案等环节至关重要。从隧道建设的需求出发,建立岩体的三维裂隙模型,并对裂隙的连通性进行分析。基于现场实测裂隙各项参数服从的分布规律,采用蒙特卡洛算法模拟产生裂隙的三维数据,使用空间薄圆盘表示裂隙,生成裂隙的三维模型。通过与竖向钻孔数据对比,对基础模型进行修正(筛选),找到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型。之后,运用空间几何原理,通过圆盘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裂隙的连通性,并运用C++编程实现连通性判别计算。通过建立一种从分析任意2个圆盘之间几何关系入手的连通性分析方法,实现裂隙的连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受不稳定边坡的影响,边坡上的公路桥梁病害频繁发生,公路管养单位不得不对边坡进行加固。然而边坡加固可能对桥梁桩基产生二次影响,引发或加剧桥梁病害,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某大桥下滑坡体加固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对滑坡体加固过程中边坡及桥梁病害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对滑坡体加固前后的桥梁桩基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边坡加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测试及受力模型的分析,研究粘附于固体壁面上的油滴在剪切水流作用下的变形及运动规律.实验中用相机记录油滴变形及爬行过程,图像后处理得到描述油滴变形及位移的主要参数,采用受力平衡模型分析油滴在剪切水流下的受力机理.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受力模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对实验体系下油滴变形及初始运动时的受力状况进行合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预制梁架设方法一般为纵移拖拉架设。文章介绍北京市北三环东路桥17.5m跨预制箱梁,巧妙地、因地制宜地利用该桥旁边的既有的被废弃的铁路桥,成功地实现了横向顶推移梁就位。  相似文献   
17.
岩溶隧道防突安全厚度研究综述及估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集  卢浩  夏沅谱 《隧道建设》2014,34(9):862-872
对岩溶隧道防突岩层安全厚度的发展现状作了全面综述,分析比较了定性分析法、半定量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3类研究方法的优劣及相互关系,结合有关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当前岩溶隧道防突岩层安全厚度的研究特点、不足之处及发展趋势。考虑到目前所用方法的复杂性与局限性,提出了裂隙密度影响指数概念,并给出其取值标准,在此基础上对防突安全岩层岩体的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进行估算,得到可依据勘察数据资料进行适当估算的岩溶隧道防突岩层安全厚度估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具体计算分析,验证了估算公式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  唐光宇  卢浩 《中国铁路》2001,(12):18-2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根据我国铁路系统的自身特点,同时参考国外有关同类型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提出了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力求建立一个能满足全国铁路抢险求灾,规划设计,设备维护,营运管理、实时监控,决策分析应用的综合型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