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40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12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盾构隧道结构设计模型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振国  常翔  叶飞 《隧道建设》2008,28(2):182-185
基于盾构隧道结构设计中常用的荷载-结构法,对盾构隧道的结构设计模型进行了全面归纳和总结,系统介绍了用于盾构隧道结构设计的结构模型及荷载模式,并分析了各模型的适用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依托青海省扎麻隆至倒淌河改扩建工程石板沟一号隧道,基于微差爆破机理提出了隧道爆破施工爆源减震措施,并通过现场测试分析了各爆源减震措施的减震特性。  相似文献   
13.
现行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确立方式 我国现行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确立的依据主要有:《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海商法》、《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下称:CLC)等。对于单一的漏油船舶加害事件,不存在责任主体选择的问题;对于漏油船舶和非漏油船舶共同造成的加害事件,我国法律实践中对责任主体的确立存在着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隧道工程渗漏水机理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针对公路隧道广泛存在的渗漏水问题,简要阐述了渗漏水的现状、危害,分析了造成排水型隧道衬砌结构渗漏水的原因,提出在排水型衬砌结构中,排水泄压是解决隧道渗漏的主要方式。并依据此观点,提出了在初期支护上的渗漏位置集中引水泄压方式,以及在二次衬砌“三缝”止水带下部安设排水管与隧道排水沟相连的排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铁路零散白货营销存在的需求掌握滞后、货运产品有待完善、内部协调配合度尚需提高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铁路零散白货主动营销意识、产品质量、市场定位、价格体系、协调机制等影响因素,提出树立主动营销意识、提高铁路服务质量、发挥铁路货运资源优势、建立灵活的价格机制、完善货运工作协调机制等对策,以推动铁路货运营销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精细、合理化的大断面盾构隧道结构设计方法,文章依托某大断面跨海隧道工程,对其结构选型和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从管片拼装方式与分块、管片连接方式、管片材料等方面,分析了管片结构的选型方法;从计算模型的选取、计算工况与荷载的确定、参数的选取、计算结果等方面,分析讨论了管片横断面和隧道纵向结构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梁-弹簧模型、均质圆环模型计算管片横断面时所得的内力分布并不相同,在实际设计中应以前者计算结果为主,后者进行复核;在地基变化剧烈处,盾构隧道易出现较大的纵向弯矩和管片环间剪力,可通过采用设置变形缝、硬岩破碎等方式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17.
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运输对公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旧桥设计标准低,承载能力低,加上多年的运行,陈旧老化,出现了漏筋、单板受力等现象,破损现象日趋严重,许多旧桥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驾驶人视觉明暗适应角度改善高速公路隧道群区段环境光照度,提高行车安全性,在分析隧道群光环境特征、交通事故特征和驾驶人视觉适应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指定试验条件下的实车道路试验采集环境光照度、驾驶人瞳孔面积和视觉适应时间等数据,建立数理模型,以G65包茂(包头—茂名)高速公路西柞(西安—柞水)段为例,研究隧道群典型区段以瞳孔面积为特征参数的驾驶人视觉明暗适应规律。结果表明,驾驶人瞳孔面积与隧道环境光照度之间呈幂函数关系;隧道连接段长度直接影响进入下游隧道之前的明暗适应水平,是整个隧道群区段驾驶人视觉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不同连接段长度的环境光照度改善措施是提高隧道群区段行车安全性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因为血管分叉处斑块的稳定性难以判定,本研究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人群中梗死相关动脉(IRAs)血栓性病变与血管分叉的关系,从斑块破裂后的结局探索斑块破裂的规律.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11月连续274例STEMI患者,冠脉造影(CAG)后剔除6例支架内血栓及1例伴有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根据...  相似文献   
20.
浅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洞一直是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而洞口工程的顺利完成是暗洞正常施工的前提。目前,采用超前管棚支护、超前小导管注浆等超前支护方式基本能够保证隧道顺利进洞,但是大部分隧道进洞后在洞口段均会出现初期支护沉降变形较大的现象。山西省高(平)-陵(川)高速公路郭家川2#隧道洞口段围岩极其软弱破碎,在隧道采用超前管棚支护顺利进洞后,为了防止洞口段初期支护再次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提出在洞口段采用联合支护的方案,即将洞口段初期支护的钢拱架与护拱连接,并加强初期支护钢拱架之间的纵向连接,实践证明此方案是切实有效的。分析对比表明,对于浅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联合支护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小洞口段初期支护的变形量,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隧道安全、快速进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