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40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12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文章介绍了某车型驻车拖滞问题,以及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和排查,确定了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影响因素制定对策,并通过台架和实车验证对策的有效性,最终解决了驻车拖滞问题。  相似文献   
22.
结合云南某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根据各施工阶段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及洞内三维裂缝等现场监控量测,分析软弱浅埋偏压条件下连拱隧道的量测结果特征,给出量测结果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实践证明,上述量测项目和结果分析可以有效地反映浅埋偏压连拱隧道的稳定性情况,指导隧道的现场施工。文章旨在为同类工程现场监控量测的方案设计、分析方法和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3.
在役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承载能力劣化模型是隧道结构耐久性评价及科学养护的基础.以建立能考虑工程不确定性的钢筋混凝土管片概率承载能力劣化模型为目标,考虑隧道运营环境的主要侵蚀因子及管片衬砌的压弯受力特性,建立碳化侵蚀与氯离子侵蚀下管片主筋的锈蚀模型;考虑锈蚀管片中钢筋的截面面积损失以及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以钢筋锈蚀率为媒...  相似文献   
24.
为分析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运用感知器神经网络理论,从人、车、路(环境)因素及交通流因素等方面选取12个输入参数,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输出参数,搭建基于MATLAB平台的3层前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建立的网络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求解回归曲线以及总响应,并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析表明,驾驶员性别、年龄、事故类型对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交通流特征对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最大,天气情况、路面情况对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5.
汽车电子油门踏板开关信号的测量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基于非接触式电子油门踏板角位移传感器的测试系统,研究了踩踏速度与采样频率对怠速开关信号输出特性的影响。采用ADLink-PCI911DG数椐采集卡和PCI-DAQ虚拟仪器技术,将油门踏板角位移传感器信号经A/D转换,然后通过DAQ驱动程序,结合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编写了测试程序,实现了全自动数据采样。同时进行了油门踏板的快踩快放、慢踩慢放、快踩慢放和慢踩快放等工况试验,分析了影响电子油门踏板开关信号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踩踏速度和采样频率是影响信号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系统的采样频率应不小于1 000 Hz;快踩快放时怠速开关信号的误差值最大,慢踩慢放的误差最小,由此提出了误差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6.
公路隧道洞口景观的构造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公路隧道洞口景观的构造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典型实际公路隧道工程的洞口景观案例,分别从乡土人情、人文精神、周边景色与洞门的交融、洞口边仰坡的稳定、洞口亮度调整、景区主题强调,以及个性彰显等角度,分析阐述公路隧道洞口景观构造方式及实际效果,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分析洞口景观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景观艺术的构造手法、形式以及乡土人情、人文精神、周边景观、环境因素、稳定因素、景观主题等,乃至设计者本身对美的理解和发挥,都可以成为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和表现的立足点;隧道洞门的安全功能和景观功能本身并不矛盾,把隧道洞门的安全作用和景观作用结合起来,实现洞门结构"稳"与"美"的统一,是未来公路隧道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艺术作为一门涉及众多学科的系统工程,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将是未来隧道洞口景观艺术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究在建公路隧道排水系统结晶堵塞机理,分析隧道排水系统结晶堵塞的发展过程,自主研制了可模拟隧道初支混凝土、地下水渗流过程、隧道排水系统的试验装置系统.通过该系统模拟了富水隧道排水系统渗流结晶过程;通过检测隧道排水管排出溶液的pH值、总碱度、Ca2+浓度以及排水管内的结晶量等,研究了速凝剂掺量、地下水水质对生成结晶体...  相似文献   
28.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隧道洞口设计由于影响驾驶体验而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针对公路隧道洞口的设计评价主要从结构安全出发,对洞口景观环境和洞口美学的考量较少,缺乏对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并且评价角度主要从静态视觉角度展开,忽略了行车过程中驾驶人的动态视觉特性,缺乏对洞口设计安全性问题的思考。鉴于此,以层次分析法为基本评价分析框架,建立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灰色系统理论确定以功能、景观环境、美学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功能、景观环境、美学指标的权重为0.662∶0.232∶0.106;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了以专家和普通群众为评价主体、采用专家打分法和驾驶模拟试验的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方法;并考虑洞口设计在动态视觉特性下对驾驶安全的影响,针对隧道洞口设计安全性问题提出了眼动仪测试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以云南省富龙高速板仑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为例,采用综合评价体系计算得出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为结构安全、环境友好、景观优美的优秀方案;并通过对试验者眼动数据的分析得出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不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该案例验证了综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为隧道洞口设计及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9.
盾构隧道粘度时变性浆液壁后注浆渗透扩散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假定注浆浆液为粘度时变性流体,并在盾尾间隙影响厚度范围内均匀柱面扩散的前提下,应用达西定律对盾构壁后注浆渗透范围及浆液对管片造成的压力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浆液扩散半径及对管片产生压力的计算式.通过具体实例,对比分析了是否考虑粘度时变性2种条件下浆液扩散半径及对管片产生压力的计算结果,以及不同胶凝时间下浆液扩散半径及对管片产生压力的计算结果.分析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浆液扩散半径及对管片产生的压力随注浆压力、注浆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粘度时变性对浆液扩散半径及对管片产生的压力影响显著,可通过调整浆液配比来改变粘度时变性,进而影响浆液扩散半径及对管片产生的压力,但浆液对单位面积管片的压力几乎不受粘度时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为了保证富水砂性地层土压平衡盾构安全掘进,渣土不仅需有良好的流塑性,还需具备较强抗渗性以避免喷涌发生。结合坍落度试验和渗流试验,研究泡沫改良砂性渣土渗流特征及其受流塑性和水压力的影响规律。根据渣土流塑性、析水或析泡沫状态,将改良渣土分为欠改良、流塑性合适、流动性合适但析水、流动性过大(可能析泡沫)和流动性过大且析水等5种状态。通过长时间渗流试验表明,泡沫改良渣土一般经历初始渗流稳定期、快速发展期和缓慢发展期等3个时期。泡沫注入比增大会使渣土抗渗性增强,含水率适当增大也会增强抗渗性,但含水率过大反而会减弱抗渗性。欠改良的渣土初期渗透系数均大于工程要求值10-5 m·s-1,且没有初始渗流稳定期;流塑性合适和流动性过大(可能析泡沫)的渣土初期渗透系数小于10-5 m·s-1,且初始渗流稳定期长;渣土析水量较小(包括流动性合适但析水和部分流动性过大且析水)的渣土渗流特征与流塑性合适的渣土类似,但析水量较大的渣土初期渗透系数均大于工程要求值且无渗流稳定期。最后,通过变化渣土渗流试验水压力发现,随着水压力增大,渣土改良后初期渗透系数降低和渗流稳定期缩短,改良参数的合适范围随着水压力的增大而缩小;当水压力大于一定值后,泡沫改良砂性渣土渗透性不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