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0篇 |
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54篇 |
综合类 | 174篇 |
水路运输 | 252篇 |
铁路运输 | 145篇 |
综合运输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121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正>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先后出现三次高潮。第一个高潮起于上世纪70年代,共建成陆上油气管道6500km,其中输油管道占73%,输气管道占27%。第二个高潮出现在上世纪80~90年代,至2001年底,中国石油拥有长输油气管道23000km。其中:输油管道 相似文献
52.
货车因轴承异常过热被拦停后,轴承在空气中自然散热而温度下降,容易造成司机对轴承故障状态复检时的错判,乃至影响行车安全.为此提出以还原轴承温度的方法描述拦停报警时轴承的实际温度.对自然对流情况的货车轴承温降过程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根据对流传热理论,推导无风时轴承在空气中自然散热情况轴承温度随环境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然后采取静态实验方式模拟自然对流环境进行轴承温降实验,测定轴承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温降数据;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吻合程度较高.利用MATLAB工具对轴承温降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给出还原轴承温度的拟合公式,将实验数据与拟合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也具有很高的吻合程度.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决4 800 kW油田守护供应船在试航和运营中发生的导流罩振动进而引起全船振动的问题,分析了造成导流罩振动的原因,提出了增大导流罩内环直径及导流罩和桨叶间隙的方案.经实船应用表明:更换内径更大的导流罩,以及导流罩与桨叶的设计间隙由10 mm增大到20 mm后,彻底解决了导流罩内环与桨叶间隙过小导致直接刮擦造成的振... 相似文献
54.
针对14 000 TEU集装箱船舱段结构强度的有限元分析,对比UR S34与劳氏船级社规范的差异,分析UR S34对超大型集装箱船直接强度校核的影响,结果表明,UR S34生效后,按LR规范进行直接计算时应考虑加载工况的修改,实际上对集装箱船的舱段结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5.
56.
57.
为了减轻汽车驾驶员操作时的疲劳程度,减少路面对转向盘的冲击力,柴油汽车上已普遍安装动力转向系统。由于液压动力转向工作压力较高,外廓尺寸较小以及油液对路面有吸振作用而被广泛采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主要由液压油泵、转向器及储油箱和油管组成。动力转向系统一旦出现故障 相似文献
58.
故障现象:一辆装用康明斯6BT型发动机的EQ1141C型载货汽车,行驶约5万公里后,发动机出现转速不稳,甚至自行熄火的现象;特别是在大负荷和上坡时更为严重,基本无法行驶。故障检查:根据故障现象,首先对油箱存油量和燃料系的密封情况进行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尔后拆下高压油泵进油管进 相似文献
59.
随着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件的快速发展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客观上为以数据为中心的大数据处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内存计算技术应运而生,内存计算能够解决新型实时应用所要求的数据处理速度以及时效性的问题。内存计算技术成为大数据处理分析的利器,并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论文主要对内存计算的概念、原理、技术特点、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介绍了内存计算技术的典型应用,然后提出了内存计算的问题与挑战,最后对内存计算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0.
为提高闪光对接焊设备焊接过程的焊接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结合的钢轨对接焊高精度定位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黑白面阵CMOS工业相机、线激光器作为主要检测硬件,其中线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分别垂直投射在与轨道轴线平行的轨顶面和轨侧面上,通过对工业相机所采集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针对多种不同特征进行模式识别,从而获得钢轨顶部和侧面高度差。通过重复性与可靠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满足工程实际检测要求。与传统的手工检测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且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小,满足工况环境条件下的焊接精度要求,在复杂环境下同样可获得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