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79篇 |
免费 | 18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462篇 |
综合类 | 1650篇 |
水路运输 | 1653篇 |
铁路运输 | 1532篇 |
综合运输 | 3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204篇 |
2021年 | 204篇 |
2020年 | 205篇 |
2019年 | 248篇 |
2018年 | 225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139篇 |
2014年 | 426篇 |
2013年 | 281篇 |
2012年 | 310篇 |
2011年 | 404篇 |
2010年 | 280篇 |
2009年 | 382篇 |
2008年 | 384篇 |
2007年 | 411篇 |
2006年 | 319篇 |
2005年 | 301篇 |
2004年 | 308篇 |
2003年 | 312篇 |
2002年 | 247篇 |
2001年 | 225篇 |
2000年 | 248篇 |
1999年 | 286篇 |
1998年 | 236篇 |
1997年 | 252篇 |
1996年 | 245篇 |
1995年 | 212篇 |
1994年 | 211篇 |
1993年 | 166篇 |
1992年 | 137篇 |
1991年 | 117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10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1篇 |
1979年 | 8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14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随着对声呐透声窗结构综合性能提升需求的日益增长,有效结合优化设计方法达到减振降噪目的是透声窗结构设计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采用遗传算法对声呐透声窗结构的减振降噪开展多目标优化;基于Sobol法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技术对透声窗结构进行灵敏度分析,辨识关键因子,确定优化设计变量,建立透声窗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及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鲁棒性验证;基于NSGA-Ⅱ法对该多目标问题进行求解得到优化结果,并和传统透声窗模型进行流激振动对比。结果表明:在减小结构质量的基础上,结构表面均方振速大幅降低,减振降噪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对声呐透声窗低振动和轻量化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722.
主动适应汽车产业发展需求是发展工程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综合体现。论文对汽车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技术需求为导向,更新和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托校企合作和学科竞赛,提出项目式和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逐层递进的教学设计;以能力为导向,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实践证明,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723.
724.
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为使沥青混凝土路表功能在使用年限中处于良好的服役状态,预防性养护理念逐渐发展并被广泛推广。相较于传统雾封层技术,含砂雾封层能够更加显著提高路面抗滑性能,修复路表微裂缝,大大改善路面的行驶质量,成为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和功能性恢复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结合上海市青浦区崧华南路含砂雾封层应用效果分析,进一步验证该技术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25.
针对铁路道岔状态检测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检测费时耗力问题,提出一种非接触式道岔工务设备状态综合检测技术。参照TB/T 3147—2020《铁路轨道检查仪》,依托H型四轮式车体架构,将电源等部件模块化对称分布于车体中心两侧以保证车体重心平衡。以旋转编码器、线结构激光传感器、高清相机、惯性测量单元为底层物理终端,融合点云、视觉处理技术,并结合惯性导航算法和卡尔曼滤波器算法,实现道岔几何及结构参数、轮廓、弹条及轨枕状态等项点检测分析。通过试验验证,道岔轨件廓形的检测值与轮廓检测仪测量值的偏差基本控制在±0.2 mm以内,道岔几何及结构参数经过数据融合处理解算,与人工测量值的偏差基本控制在±1 mm以内。该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将道岔状态检测模式由“人工为主,机具为辅”转变为“设备为主,人工为辅”。 相似文献
726.
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建设低碳、环保的出行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借还车需求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衡性,在使用公共自行车时,经常遇到“借车难”或者“还车难”的问题,使得出行者不得不放弃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为了有效地提升出行者借还公共自行车的成功率,研究了1种基于细节层次模型的自行车调度方法。基于公共自行车站点之间的相似度,采用谱聚类算法对站点进行层次划分,形成基于空间范围(即公共自行车站点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区域)的站点簇;在每个划分层级上统计不同簇之间的自行车借/还需求,结合遗传算法对调度车辆的运输路径进行求解;将不同层级上的调度方案叠加,形成1种调度粒度由粗到细的自行车调度方案。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基于细节层次模型的公共自行车调度方法较传统方法减少了42.70%的调度路径,进而减少了相应的调度时间。 相似文献
727.
提出了1个经济可运作的实时动态节能减碳计算模型,用KPI来评估节能减碳效果,运作方式如下:配备GPS装置之实验车,后端软件自动动态搭配Google Map与路径图资之起讫点(A→B)来回一趟,才量该车之耗油量,由行前预估值、旅行时间、动态交通事件与实际油耗值之误差分析,在实时交通信息协助下选定之KPI (key performance index)值(含油耗、CO2排放量、道路等级、旅行时间及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费用等)做比较.搜集对应环保路径之路网交通信息数据及交通信息建立历史数据库,配合时速/油耗表完成油耗/碳排放系统数据库,得出实时交通信息占比与油耗预估误差率关系图. 相似文献
728.
文章从基础数据库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升级建议谈起,从“一张图一个平台”的设计理念出发,思考如何实现各航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融合与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航标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推动航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29.
分析了AASHTO—1993和《力学经验法路面设计指南》 (MEPDG) 中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 平均裂缝间距模型特点, 现场采集了29个CRCP试验段共计1 171条裂缝间距数据, 对裂缝间距数据进行了归类、统计分析、分布拟合和方差分析。分别确定了AASHTO—1993和MEPDG模型参数, 并利用采集到的裂缝间距数据对2类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分析结果表明: CRCP裂缝形态可划分为6类; 4参数Dagum分布能更好地拟合CRCP裂缝间距分布; 相同配筋率不同板厚的CRCP平均裂缝间距没有显著差异; AASHTO—1993模型高估了平均裂缝间距, 误差为0.13m;MEPDG模型显著低估了平均裂缝间距, 误差为1.7m。 相似文献
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