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9篇
  免费   186篇
公路运输   3462篇
综合类   1650篇
水路运输   1653篇
铁路运输   1532篇
综合运输   368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具有全球化特性,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尽早布局我国汽车动力电池护照标准并实现与国际标准法规的接轨互认,不仅可以提高动力电池产业链信息透明度,便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同时也有助于动力电池企业有效应对海外标准法规要求,助力动力电池“出海”。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电池护照相关标准法规的现状,阐述了我国汽车动力电池护照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及相关标准进展,针对重点标准进行国内外对比分析,并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提出未来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32.
依托伊朗德黑兰至伊斯法罕高速铁路项目,开展全长桩(混凝土桩)、全短桩(碎石桩)和长短桩(混凝土桩-碎石桩)复合地基离心模型试验,模拟了填筑与工后2年的地基沉降过程,研究了桩长比、桩间距、短桩布置形式与填土高度对地基沉降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全长桩、长短桩和全短桩复合地基的桩间土工后沉降分别为28.16、36.17和53.95 mm,分别减小了70%、60%和40%以上,因此,全长桩和长短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可以满足规范要求(不超过于50 mm),长短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介于全长桩和全短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之间;桩长比每增加0.1,桩间距分别为3、4倍桩径时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分别减小7%~12%和8%左右,表明提高桩长比能够显著改善复合地基的沉降控制效果,并随桩间距的增大而更为有效;桩间距从3倍桩径增大到5倍桩径,桩长比为0.5时复合地基沉降从36.56 mm增至55.71 mm,桩长比为0.7时复合地基沉降从28.38 mm增至45.93 mm,表明在较大桩间距下沉降控制效果较差,为使沉降满足规范要求,桩间距为5倍桩径时桩长比应不小于0.5;桩长比为0.7时,一长一短、一长两短和一长三短3种布置形式复合地基沉降分别为28.37、38.06和43.69 mm,表明在相邻两长桩之间布置更多短桩可以兼顾沉降控制与经济性,短桩布置越多,长桩应力越大,但应力整体趋势保持不变;不同填土高度下长短桩复合地基中碎石桩块体以向下运动为主,长桩刺入垫层,短桩刺入软土,并在剪切变形与块体侧向挤出的作用下形成局部潜在滑移面。  相似文献   
733.
针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驾驶员分心行为检测,模型比较复杂、检测效率低下且缺少全局视觉表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分支并行双向交互神经网络BiViTNet(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vision transformer)对驾驶员行为进行识别,将ViT(vision transformer)引入到网络中对全局信息进行编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精度。该网络由两个并行分支组成,第1个分支基于轻量级的CNN结构,第2个分支基于ViT结构。通过双向特征交互模块BiFIM(bidirectional feature interaction module)解决CNN Branch和ViT Branch之间特征不对称的问题,最后将两个分支的特征融合并对驾驶员行为进行检测。实验在自建的多视角驾驶员数据集上展开,验证集准确率达到97.18%,参数量为38.22 MB,计算量为271.20×106。研究表明:轻量级BiViTNet提高了驾驶员分心行为识别的准确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34.
张东山 《路基工程》2021,(3):143-148
依托连霍高速(G30)吐鲁番至小草湖段公路建设项目路面工程,通过室内试验、工程验证等手段,对吐鲁番地区水稳砂砾基层配合比和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针对全厚一次摊铺的水稳砂砾基层,设计了特制水稳砂砾基层配合比,提出了重型双钢轮与重型胶轮组合的“半遍碾压”工艺,并研制一种薄膜覆盖机具及提出了“封闭固定”养生法。工程实践表明:特制配合比和关键技术成果在吐鲁番地区应用,解决了特高温大风干旱气候环境下水稳砂砾基层施工技术难题,提高了基层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35.
基于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通过数值建模,研究硫酸盐在不同侵蚀年限下交叉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交叉盾构隧道的应力响应在硫酸盐侵蚀21.4年时达到最小,相比于未侵蚀时减小11.7 %,而在107.1年时应力响应增大18.5 %;衬砌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在硫酸盐侵蚀21.4年时达到最小,相比于未侵蚀时减小2.3 %,在107.1年时加速度响应增大17.4 %。联络横通道的存在对主隧道结构受力影响较大,使主隧道管片环的刚度奇异性增大,从而导致该区域结构受力复杂。  相似文献   
736.

基于动态用户均衡、系统最优分配的诱导方法,侧重路网需求的宏观预测和调节,难以准确辨识道路拥堵点的关联车流,制约了诱导效果。为精准调控致堵车流,有效缓解常发性拥堵,研究基于需求溯源的主动交通诱导方法。遵循靶向诱导的思路,分析车辆行驶轨迹和常发拥堵点的交通流关联性,运用卡尔曼滤波对关联车流进行短时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流量占比、路径饱和度等指标,对诱导目标车流进行优选。同时,从负荷均衡的角度出发,基于路段与路径交通流的时空关联更新路网交通状态,建立以饱和度均衡为目标的主动诱导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反应型诱导与基于路径偏好的主动型诱导,所提方法使常发拥堵点的车均延误、停车次数等下降30%~60%,路网车均延误、停车次数等下降10%~15%,模型收敛速度提高,交通效益提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37.
本文对沥青拌和机烘干筒的传热方式,各传热方式的传热量计算及影响传热量和传热效率的有关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对逆流换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其低温区段的温度梯度对传热效率和热能利用的影响作了明确阐述。结合实际设计课题开发了烘干筒热计算的计算机程序,并给出了其软件框图。对沥青拌和机的工程设计和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8.
739.
本文以作者研制并已实际运用的船舶动态监测系统为基础,讨论GPS运动目标跟踪系统的一般构成,技术性能,设计原理及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0.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镗排工艺镗主轴承瓦,替代传统的采用手工拂刮主轴承瓦的方法,在对船舶中低速柴油机主轴瓦修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不但工效高、劳动强度低、柴油机修理进度快、且能很好地掌握好主轴颈与主轴瓦的装配间隙,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供修理柴油机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