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依据笔者对层状撕裂的研究,借助电子探针,扫描电镜以及其它检测手段观察了高强钢层状撕裂的断口形貌,探讨了钢板厚度方向性能对断口形态的影响。笔者所作的不同应力下系列拉伸试验,形象地导出了层状撕裂启始——扩展——剪切断裂的三个主要环节,为层状撕裂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文章以酉阳龚滩大桥为背景,采用桥梁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模拟分析库区石拱桥在蓄水后处于部分水淹状态下的结构安全性,并结合桥梁加固理论,对石拱桥的拱圈、拱脚及桥台提出相应的混凝土补强、植筋等加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钢材的层状撕裂问题大约在六十年代初提出,七十年代开始由IIW-1X委员会列为工程用钢焊接性能的重要课题,至令仍是各国焊接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层状撕裂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无疑是由于其危害性大,是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盐水环境下水泥土桩的劣化效应及其对道路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盐水环境下水泥土的劣化效应,分析了水泥土劣化深度和未劣化部分抗压强度的演化规律.通过对已有水泥土劣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基于水泥土早期强度试验的盐水环境下水泥土桩全寿命周期承载力实用预测方法;同时,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水泥土桩劣化对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固地下水矿化度高的软弱地基时,水泥土桩会从外向内逐渐劣化;水泥土劣化对搅拌桩承载力的影响较大,会增大复合地基沉降,而且桩体缺陷将加剧水泥土桩的劣化效应.为了保证路基的持久稳定并控制其长期沉降,在盐水环境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设计中须考虑水泥土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高速公路经常会因为安全设施问题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加强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计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张炯  庄佳  李志扬 《中国水运》2014,(2):337-339
本文依据工程实例的相关资料,分析了在珠江河口的近岸突堤围填与桥墩结合工程对河口水域水流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围填工程与堤岸相接,桥墩也近岸布置,且工程占用水域面积较小,因此对珠江口伶仃洋整体的水流动力和滩槽形态影响较小,仅对工程附近水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冷管冷却技术作为在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法,其冷却效果与诸多因素有关,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fea可以对水冷管以上参数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得出这些参数对水冷管工效的影响规律及程度,从而为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蓄水后宜都水道演变及航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炯  陈立  何娟  王鑫  孙亮  鲍倩 《水运工程》2006,(8):83-86
依据蓄水前后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宜都河段——三峡枢纽下游的低水分汊河段的河势和河床冲淤变化情况及其对航道的影响,并对该河段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来沙量减少使宜都水道冲刷,沙泓上浅区冲刷下切,而下浅区以冲滩为主,石泓深泓冲刷下降,南阳碛冲刷缩小,分流格局有发生变化的趋势。沙泓上浅区航道条件改善,但下浅区航道展宽左摆,发展下去不利于航道维护。  相似文献   
10.
土脑子河段是川江三大淤沙河段之一,三峡水库蓄水前为弯曲分汉河型,遵循汛淤枯冲的规律。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该河段汛后冲刷的特性被改变,河型也出现了转化的趋势。依据河道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河段在三峡蓄水前后的河床演变。着重探讨了河型的变化以及河型变化对航道的影响。分析表明.蓄水后土脑子河段已基本完成由凸岸深切河曲向宽浅河曲变化的过程。将会进一步转化为凹岸深槽的河曲。目前蓄水位下河道累积性淤积以及断面形态的变化对航道的影响不大,这种情况在156m时期将会继续,远期随着水库蓄水位的抬高,河段完成由凸岸深切河曲向凹岸深槽河曲的转化,航道条件将会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