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 NOx 排放概况船舶对内河沿岸、港口和海洋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出自于船用柴油机的废气排放 ,排放废气中含有烟尘、VOCs、SOx、NOx 等 ,其中以NOx 的排放最为突出。NOx(氮氧化物 )具有腐蚀性和生理刺激作用 ,可造成较大的危害 ,如降低远方物体的亮度反差 ,腐蚀棉花、尼龙等织物 ,危害植物生长 ,破坏染料并使其褪色 ,引起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等 ,还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英国LloydsRegisterofShipping的统计资料 ,2 0世纪末世界商船队拥有船舶数量 8万余艘 ,每年消耗燃料油超过 1…  相似文献   
32.
1979年欧洲船舶、船机和港口设备展览会上最吸引观众的是一艘“USO—2000”型游览船的模型。其外形的溜滚圆,是造船史上前所未有的。模型与实船的比例为1:50。该船由西德汉堡造船研究所的埃·奥皮茨(E.Opitz)工程师设计。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奇特的船体线型、鲜艳夺目的油漆色彩,点缀美化湖滨海湾;  相似文献   
33.
日本第一艘、也是世界上第一艘铝质客轮海鹰1号在日本热海和长岛近海试航成功,在此基础上,1980年下半年日本东海汽船会社下关船厂建造了更大的铝质客轮海鹰2号,现已投入营运,载客401名,超过海鹰1号载客111名的数倍,海鹰2号的V型船体由抗海水腐蚀的铝合金构成,整艘船自重轻,吃水浅,航行转向灵活,载客后最高航速达30.59海里,标准航速26.5海里。技术参数:总长48.30米,型宽8.20米,高3.90米,吃水1.45米,吨位519.9登记吨。动力装置为2台西德MTU公司16V652型柴油机(每台功率在每分钟1425转时为1780马力)。  相似文献   
34.
朱国强 《航海》2004,(6):5-7
要在一个港口发展集装箱运输,必须有深水航道、深水泊位,尤其是规划成为集装箱运输的枢纽港,更需要深水航道、深水泊位。现在,第六代或超大型集装箱船(能载7000-8000标准箱)一艘艘投入营运。2004年,仅丹麦马士基海陆航运公司一家,就拥有8000标准箱位的集装箱船24艘。在2004-2007年期间,全球将建造竣工7000标准箱位的集装箱船107  相似文献   
35.
朱国强 《中国水运》2007,7(1):95-95
探讨了沥青砼配合比调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为有关建筑施工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朱国强 《航海》2003,(2):5-8
2003年5月16日,上海的姊妹城市圣彼得堡奠基整整300年。 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的芬兰湾东岸,横跨涅瓦河入海口,现有人口500多万,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都莫斯科;又是俄罗斯第一大港口,是其通向波兰、北欧、西欧和美洲的重要海上门户。该港口城市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文化遗迹甚多,处处映现浓浓的航海情、中国情。  相似文献   
37.
朱国强 《航海》2005,(1):20-22
双体船归属排水量船型,以其特殊的船体结构求取最大的排水量(水浮力)。双体船的甲板面积宽敞,稳性良好,吃水较浅,制造技术要求不复杂,成本不高,还有使用可靠、维修方便等优点。但也有缺点:船体阻力大、功率消耗多,特别是在船体处于纵向摇摆和横向摇摆耦合时,船舶的舒适性很差,即耐波性不佳。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新型的双体船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38.
船用柴油机NOX排放的机外控制,实际上就是对柴油机排出废气中所含NOX的处理.近10多年来,各国的柴油机生产厂商和科技人员作了许多研究,有些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实船上.下面略述一下该技术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39.
作者首先阐述了科学研究院所学报的作用和价值,着重指出评价学报根本上是从社会效果来考虑,办得好的学报将具有无法计量的“隐性价值”。作者接着提出:以“新意”初选稿件是提高学报质量的第一步;认真组织专家申稿是保证学报学术质量的关键;编辑改稿是学报书面质量的确实保证。作者还根据本所学报的编辑实践,探讨性提出:科学研究院所学报的封面设计和版式应有创新,应有特色,这也是提高学报外在质量的有效措施。最后作者呼吁:为使学术论文不失“新意”,保证学报的内在质量,现有的科学研究院所学报出版周期大都过长,应该缩短。  相似文献   
40.
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减氮法机外控制船用柴油机的NOx排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