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3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为了评估3 GHz微波热声成像系统的性能,采用圆形扫描的探测方式,对不同形状、不同对比度以及埋在猪肉脂肪中不同深度处的仿体进行了热声成像实验.仿体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具有不同对比度的10 mm×20 mm的矩形吸收体、边长8 mm的正方形吸收体以及直径8 mm的圆形吸收体能够清晰地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和成像深度分别为2和5 cm.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从海员的职业特征出发,采用扎根分析法,探讨当前海员主观社会地位的构成因素和特征,为海员职业幸福感测评系统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发展机械绿色产品,就要对其"绿色度"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产品绿色度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评价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机械产品绿色度的内涵。然后,结合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产品的环境、资源、能源和经济四个方面出发,初步建立了机械产品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重点分析了数据包络分析法,并结合电冰箱的例子验证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客车车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协调编组站调车线数量与其服务的编组去向数量,对缓解编组站作业压力,压缩车流中转时间具有积极的意义.分析列车编组去向和调车线运用关系,建立以编组站为中心的运输网络,借鉴分层枢纽选址思想,构建编组去向与调车线数量协调优化模型,运用ILOG CPLEX软件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根据车流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将部分衔接方向合并,使编组去向数量和编组站调车线数量相协调;与此同时,根据支点站数量及运价的变化情况,可单独设置编组去向或扩建新线提高能力供给.优化结果可为编组站扩能和日常组号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传动轴共振问题是前置客车开发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某新开发的前置大巴车,在样车路试期间,发现当车辆车速超过90km/h时,车内地板及座椅出现明显的抖动情况,同时车内乘客感受到明显的压耳感。初步怀疑可能是传动轴振动导致。文章通过对传动轴共振实例进行分析,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某型大功率柴油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DAMS/Engine建立了多缸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了曲轴的工作载荷.通过建立曲轴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将主轴承对主轴颈的支撑边界定义为接触对以模拟实际的约束状态,并将动力学计算所得一个周期内的曲柄销载荷历程曲线离散为16个载荷点,并按照发火次序,组合得到了16个载荷工况以模拟曲轴上的交变载荷,载荷的施加采用函数分布的形式模拟滑动轴承的压力分布,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曲轴的应力应变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曲轴材料性能数据绘制了曲轴Goodman疲劳强度曲线,自编后处理分析程序得到了曲轴上所有节点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结果表明:材料为42CrMo的整体曲轴满足结构疲劳强度要求,油孔处和过渡圆角处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相对较小,采用Goodman疲劳曲线计算的最小疲劳强度安全系数为5.04.分析结果与曲轴实际失效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轨道交通自身的特点,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3个层面,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合肥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意义。合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了合肥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促进了合肥交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合肥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此外,合肥的轨道交通建设还可促进人才流动,推动旅游业发展,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袁勇  朱力  禹海涛  马华兵  李婷婷 《隧道建设》2022,42(11):1821-1831
针对目前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方兴未艾、抗震防灾需求日益凸显的现状,总结评述目前综合管廊抗震分析的研究进展。首先,归纳总结综合管廊结构的震害特点和关键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综合管廊抗震研究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突破进行综述;然后,重点从影响综合管廊地震响应机制的关键要素出发,即从输入地震动特征、工程场地特性、管廊结构形式与构造特点3个方面对综合管廊抗震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综述;最后,对综合管廊减隔震研究现状进行讨论。研究表明: 1)输入地震动特征会对综合管廊地震响应产生显著影响,对于浅埋结构还应关注地表Rayleigh波的作用; 2)工程场地特性研究聚焦在饱和液化地层、断层破碎带等不利场地条件对综合管廊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机制方面; 3)新型管廊结构形式和节点构造层出不穷,但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关注管廊结构自身的地震响应特征。建议后续研究重视综合管廊功能性对抗震安全性的需求,进一步加强“结构-功能”一体化抗震性能设计方法与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某科技企业为例,在分析该企业知识管理现状、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网络的ASP.NET的"B/S"结构搭建企业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并对企业知识管理方式做出了短期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