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13篇
水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连续刚构桥梁跨中挠度人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在运营期对桥梁的上部结构控制标高和主桥箱梁的挠度进行有效的观测,监视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营,对桥跨结构线形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蒙新高速公路黑冲沟和牛棚两座连续刚构桥梁采用人工监测其结构线形的论述,为高原峡谷地貌的桥梁监测、管理养护等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依据及范例.  相似文献   
22.
1问题分析2000年下半年,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接管了原湛江港第一作业区经营了20年的桉木片装船出口业务,继而组织调查组对公司所有机械设备进行综合性能评定。调查中发现,坑道输送机经过十几年的使用,已严重锈烂,整个桉木片装船工艺流程存在效率低、故障率高、经常卡停输送  相似文献   
23.
论文针对纯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在造型和布置上的差异化特点带来的车身正碰框架中的设计难点和痛点,提出了一套完整、可行且有效的主体铝制量产正碰车身框架结构设计方法,此方法专门针对纯电动布置进行实体建模和正碰工况下的拓补优化设计,制定正碰主体铝材料结构设计方案,以实现吸能效率的提升,保障乘员舱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兼顾轻量化和共线约束。基于CAE和试验验证结果,此设计车身各正碰指标均满足C-NCAP五星碰撞结构要求,比对ODB下的整车乘员伤害得分也满足相关要求,说明其可行有效性,为同类型车型的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4.
纵断面是道路几何要素之一,目前,它的设计可以采用路线设计软件来完成.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设计人员还未能使用这类软件,如果仍然沿用先手工计算再作图的传统设计方法,效率较低.介绍了一种利用AutoCAD设计道路纵断面的方法,可以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5.
阐明了要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双管齐下 ,技术手段现代化和人员素质现代化要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26.
陈凡  杨宏 《铁道运营技术》2013,(4):43-44,47
本文阐述了“节能坡”的含义,并以案例对比的方式研究了“节能坡”的节能性。在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计算、比较与分析后,明示了“节能坡”的节能性和“节能坡”的设计在地铁系统线路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7.
杨宏  刘红 《水运管理》2006,28(9):10-12,29
从当前南通港所处的发展态势及自身情况的角度探讨南通港在未来几年之内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8.
为适应桥梁加固对大吨位预应力加固的需要,研制了能一次夹持双层碳纤维板的波形锚BXM502D,通过锚固组装件的静力破断试验,验证了该型号波形锚的锚固能力能达到600 kN以上。将波形锚BXM502D用于大比例T型梁进行双层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加固试验,双层碳纤维板的预拉力达到300 kN;试验结果表明双层预应力碳纤维板能与被加固的混凝土梁共同工作,非常显著地提高了原结构的开裂、屈服荷载,也大幅提高了原结构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29.
针对传统的自底向上的设计方式和建模方法,介绍了自顶向下的设计方式和CATIA参数化的建模方法。造型输入、总布置输入等数据能够在装配顶层中做替换和修改且被向下传播到最底层零件,实现底层零件的快速修改更新;应用父代数据的替换功能,使得零件细节设计工作可以在设计的初期开始,甚至是借用数据库内结构类似的数据。实现了产品的快速设计、快速更改和并行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节省了开发时间。  相似文献   
30.
根据温度裂缝控制理论,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验算,采用降低水化热,循环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方法,减小混凝土温度梯度,达到防治温度裂缝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