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4篇
  免费   55篇
公路运输   978篇
综合类   373篇
水路运输   581篇
铁路运输   425篇
综合运输   10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国内某沿海港口为例,从港口-船舶岸电运营系统出发,分别对港口和船舶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综合性地分析了岸电运营系统的经济性,给其他港方和船户一个效益可见的参考,并指出了岸电运营前期中政府补贴的重要性,相关政策的推出会对岸电系统的推广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2.
153.
司道林 《铁道学报》2022,(10):88-93
为改善动车运用所9号道岔侧向通过性能,分析50 kg/m钢轨9号道岔结构特点,根据钢轨表面光带特点分析轮轨接触特征,确定轮轨型面匹配的优化目标,设计道岔区曲基本轨廓形。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动车组-道岔动力学模型,计算动车组通过9号道岔时的动力学响应,分析钢轨廓形对道岔区侧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动车组通过9号道岔侧向时在大幅值转辙角作用下轮缘参与导向,轮对形成较大冲角冲击尖轨轨肩,产生较大轮轨横向力和轮缘磨耗指数。以预导向理念优化钢轨廓形,增加轮径差改变轮对运动轨迹,轮对预先向曲基本轨侧偏移,形成反向轮对横移,使轮缘接触尖轨的位置后移0.33 m,轮轨接触特征发生改变,轮轨横向力和轮缘磨耗指数分别降低9.3%、16%,安全性指标脱轨系数也有所改善,提高了道岔侧向通过性能。通过钢轨打磨实现优化廓形,钢轨表面实际光带分布符合实际预期,改善轮轨接触状态。  相似文献   
154.
灾害链式演变是重大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因,探明城市轨道交通典型灾害间的链式衍生发展规律对保障地铁运营安全意义重大。基于灾变链式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灾害事件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特征及灾情链式传递规律展开研究;并以地铁水灾为例,构建灾害链演化网络模型;而后采用出入度、子网节点数、所含支链数和介数中心度分析法,对该过程进行风险分析。结论为:在城市轨道交通灾害演化系统中,各类灾害连接紧密、链生性强,传递性高;在地铁水灾演化网络中,车站用电设备故障、隧道结构性能劣化和地下承压水上升是风险控制的关键节点。研究成果为构建地铁运营风险预控与断链减灾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5.
以普速铁路京九线不同曲线半径为研究对象,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磨耗和裂纹萌生预测模型;计算60N廓形在不同曲线半径条件下的轮轨接触状态,预测了不同曲线条件下磨耗发展率、裂纹萌生位置与寿命,并与京九线现场观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疲劳损伤的累积,不同曲线半径下钢轨的阶段磨耗发展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曲线半径小(600 m)的磨耗发展率降低最快,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大,平均磨耗发展率降低趋势减缓;不同曲线半径下钢轨裂纹萌生位置均在钢轨表面以下1~3 mm处,横向位置在距离轨顶中心15~20 mm范围内,曲线半径600 m外轨裂纹萌生寿命大约为2.64×105次,内轨裂纹萌生寿命约为4.86×105次,与现场观测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56.
研究表明在恶劣海洋环境中船体结构整体断裂破坏往往是低周疲劳破坏和累积塑性破坏的耦合结果。考虑这两者耦合作用的影响,评估船体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更为实际。基于累积塑性和低周疲劳裂纹扩展,从理论上分析了平面内低周疲劳载荷下裂纹板的残余极限强度。经过一系列数值模拟,首先讨论低周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然后随着疲劳裂纹扩展的发展,主要讨论了初始变形,焊接残余应力,裂纹扩展长度,裂纹分布和裂纹板厚度对低周疲劳载荷下船体裂纹板极限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160.
张远平  林祝明 《船艇》2000,(11):52-53
我国第一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水线面双体船10月27日在广东汕头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下水。 这艘由广东汕头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二所合作开发、汕头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建造的220吨级小水线面双体船“海关201”号,总长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